中国教育在线> 家校共育> 最新动态> 正文

诸城市:构建“四引擎”让德育成为最美风景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诸城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导向,依托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力量与资源,优化德育工作载体,建构新的德育方式与手段,构筑常态开展、方向正确、资源共享、互促并进的立体化德育体系,打造德育新样态。

建章立制,催生原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工作主基调,确立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的德育工作思路,全面落实上级教育部门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相关要求,牢牢把握德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建立完善以教体局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德育工作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构建起以德育为先的教育发展新蓝图。整合市教科院教研员、各学校校长、德育校长、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等多方德育工作力量,建立起了各学段衔接、各部门协同、各要素协调一致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体系为引领的德育工作初步框架,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和科学性,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挖掘资源,释放驱动力。深入实施“1238”教育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感恩教育”主题,以各学科为依托,开设学科德育课程,强化德育渗透,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学科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德育内容落实到各学科教学目标中去,让德育成效落地生根。充各学校分发挥校内资源优势,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对校园布局、景观等具体要求,重新构建校园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和书香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让校园成为育人场所。整合校外德育资源,以校外德育实践基地为依托,安排学生开展“发现诸城,爱我家乡”研学旅行活动,组织学生寻访革命烈士纪念馆、诸城名人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活动空间,提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发动学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唤起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赋能成长,激发内生力。各学校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督促各学校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引导广大教师以“四有”好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争做各领域、全方位的“全能冠军”。积极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完善校长—德育校长—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五级”联动网络,并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着力抓好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完善班主任管理制度和量化考核制度,真实、客观考量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激活德育工作的内生动力。联合学校组建德育共同体,并轮流举办德育研讨活动,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路径”“心理健康教育”等共性、难点话题进行研究探讨,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定期组织校长工作论坛,通过专家引领、交流研讨、自我反思,共同探讨“双减”背景下德育工作和校长管理的方法与思路,进一步健全德育管理制度,拓宽德育教育实施路径,让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家校社合作,构建支撑力。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德育工作体系,建立学校组织、家庭参与、社会合作立体德育网络,打造德育工作新格局。拓宽家校社联动渠道,每学期举办家长进课堂活动,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开展家长课程培训,定期组织家校活动,推动“家校共育”工作走深走实。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抓手,创新家校合作协作模式,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教育指导,促进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方式的改变。利用家庭力量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德育方面的书籍,引导家长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也让阅读成为融洽亲子关系的纽带,整体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开展亲子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家长的监督指导下阅读经典名著、爱国经典书籍,观看冬奥会比赛,并写出心得体会和观后感,实现活动育人的目标。开设“父母大课堂”“家校共育之亲子共读”等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传播家庭教育知识,推广科学教育理念,让家长在讲座中受到熏陶。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hss.eol.cn/xinwen/352559.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投稿专区

jijiao@eol.cn

咨询老师

北京 高老师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师 028-85977504

投稿报道 院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