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家校共育> 最新动态> 正文

青岛大学推进“医校融合、咨诊协同”心理育人模式探索和实践

青岛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和危机干预工作,本着“预防为主、及时预警、协调联动、长期监控”的原则,在山东省高校内率先成立了校内学生心理门诊,实现了高校与医疗机构有效融合、无缝对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诊疗的重大机制创新。对于全方位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专业水平、落实健康中国建设战略有着重要意义。

注重顶层设计,打造精神医学新高地。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专家指导委员会,将“医校融合”列入学校党政工作内容,并将精神卫生服务纳入学生的健康教育、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中。完善“利用资源优势,以需求为导向”的顶层设计,对精神卫生服务的理念、定位、服务、布局、人员、保障等进行统筹,合理配置精神卫生资源。2019年10月,学校在校医院成立了校内学生心理门诊,打通了心理育人“最后一公里”,聘请了7位知名精神科专家每周五天全天候坐诊。构建了校内“预防、干预、治疗”全过程服务链,为广大学生服务,为平安校园服务。同时,有效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危机识别和干预水平,提升了育人质量。

聚焦心理需求,打造咨诊协同服务新规范。学校注重通过心理咨询与治疗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疫情之后,全面普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常态化筛查,面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强化分类指导,提供有针对性、专业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依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完善工作流程、标准与规定,广泛开展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定期举办心理督导。近五年,共累计接待学生个体咨询6705人次,危机干预814人,通过咨询和干预使1743人的抑郁、焦虑情绪显著下降,814人放弃了轻生意念。依托学院心理辅导站,试点设立大学生心理辅导场所,有针对地开展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帮助学生解决一般心理困惑。依托心理门诊,为精神障碍学生提供特色诊疗服务。开诊以来,共就诊530人次,确诊心理障碍学生396人,危机干预324人。学校以完备的心理咨询体系为基石,从制度流程上进行设计和规范,将心理诊断和治疗作为重要补充内容嵌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链条,构建了便捷、可行的咨诊协同新模式,保证了广大学生的健康安全。

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心理+医学”专业新团队。按照“分层次、讲重点”的原则,学校将心理学和医学专业的教师纳入专兼职师资队伍体系、选拔部分心理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采用保研方式担任心理辅导员,组建了由105人组成的专兼职队伍,根据学科特点和个人特长承担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建立起一支涵盖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在内的专业化团队。团队成员利用各自的平台资源,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精神卫生服务等多方面开展教学、科研等学科建设活动。在教学方面,心理教师和精神科医生联合开展教学设计、构建教学与实训体系,将精神卫生内容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授课计划,聘请名医和名师授课,对同一主题,分别从心理学、精神病学等不同学科角度进行诠释,形成特色鲜明、专业水准的教学体系。科研方面,建立科研交流和学术研讨机制,每月开展“医校联合研讨会”,双方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经验进行交流并研讨所遇到的有关问题,根据不同问题类型和发生时间段的情况制定不同的防范措施,为学校处理大学生心理危机提供有益的指导。多学科的聚合,提高了精神科疑难重症诊治和特色服务能力,有效实现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提质增效。

整合优质资源,打造三级防治网络新系统。学校紧扣“协同、完善、提升”工作主线,聚焦重点、强化优势、补齐短板、统筹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的资源要素协同联动。一方面,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努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2019年起,开设了“新生家长课堂”,为家长举办家庭教育主题讲座,发放《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手册》,与录取通知书一并邮寄《给家长的一封信》,利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帮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心理育人体系和措施,进一步提高家校协同育人实效。另一方面,学校联合青岛市各大医院,建立了市、区、校联动的精神卫生医疗联合体。2021年5月,学校与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签订了《大学生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合作协议》,在快速危机干预、专家会诊、信息交流、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开展合作,联合打造一张绵密的三级防治网。第一级为“早期预防”,即通过相关疾病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等核心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在学校心理教师和精神科医生指导下学生进行的自我保健;第二级为“早期干预”,即对表现出危机倾向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门诊诊疗服务;第三级为“重症治疗”,即将可能需要住院治疗的学生转诊到市区医院,由医院为学生提供优先会诊、检查、治疗与住院等便利,减少周转环节,使危机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诊断和办妥住院手续等。

学校自推行“医校融合、咨诊协同”模式以来,育人效果明显。一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消除学生的病耻感,绝大多数学生能善于自助、敢于求助、乐于互助。心理疾病的诊疗率由53%提升到了82%。学校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100%。二是个体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满意度较高,到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和心理门诊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学生对咨询师和医生的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较为满意,满意度高达99%。三是危机干预效果显著,很多心理危机个案能及时发现与处理,极大降低了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hss.eol.cn/xinwen/352551.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投稿专区

jijiao@eol.cn

咨询老师

北京 高老师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师 028-85977504

投稿报道 院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