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家校共育> 最新动态> 正文

高密市:推进“润心工程”助力学生阳光成长

近年来,高密市把握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从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搭建心理关爱服务平台、拓、建设专业化心理健康服务队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系统建构县域“润心工程”——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促进了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

成立青少年健康成长研究中心,实施三级培训

高密市教体局成立青少年健康成长研究中心,组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指导团队、“润心工程”专家报告团,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建立起了从学校德育副校长到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的组织体系,营造了以教体局顶层设计为统领、中小学校全面推进、社会和家庭有序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氛围。2021年,邀请教育专家深入中小学作报告23场次,组织县级“润心工程”专家报告团进社区、村居、学校巡讲70余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突出发挥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职能,在高中、初中、小学中高年级设置班级心理健康委员,作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观察哨”“预警员”。在开学季、中考、高考等重大时间节点,开展学生心理筛查,组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沟通引导,强化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实现沟通交流“不遗漏一名学生”。

注重在家长层面做好普及与引导工作,加强家长培训。重视县域及学校本土化特色家长课程研发,组织专家编写《中小学生心育活动课程》《家长课程教案集》等教材,鼓励学校研发家庭教育校本课程。通过家长沙龙、家长课程、家庭教育报告会等1200余场线上线下活动,更新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定期心理健康测评梳理出的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组织中小学建立包靠机制,对存在中重度抑郁和焦虑等问题的学生安排专人包靠及疏导,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家访,及时做好心理疏通和辅导工作。通过交流式、联谊式、展示式、对话讨论式、专家报告式等灵活方式,多样化开好家长会。

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健全保障机制

加强心理健康师资力量的建设。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推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建立心理辅导室,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全市师资培训计划,组织开展专兼职教师专业培训和其他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目前,全市共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286名,落实了千人以上规模学校须配备两名以上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管理要求。

注重强化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体系。引导全市中小学按《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要求,规范建设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立健全“市—镇—校—年级—班级”心理服务热线,畅通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机构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建构完善的校园心理护航、心理档案转接管理、心理危机转介诊疗等工作机制。高密三中设立专职家庭教育指导师,配备专职心理教师3名,每个级部各配备兼职心理教师4名,所有心理教师都有心理学相关学习和培训背景。学校发挥心理辅导室积极作用,通过《“心晴深有感触地说驿站”邀请函》《心理访谈记录表》《复学申请书》《转介单》等形式,做到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工作的细致周密,并为学生建立电子心理档案。同时开展“家长沙龙”活动,搭建探讨家庭教育、交流家庭教育得与失的平台,目前已举办113期,满足了家长的需求。

构建特色课程,实施多彩活动

开展首届“家长节”,组织各学校以“家长节”为契机,陆续开展了学校开放日、亲子嘉年华、家长—校长有约、“家长讲师”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家校双方共商孩子成长大计。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月(周)、传统节假日、开学、毕业等关键时间事件节点,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心理主题班会、心理微视频创作以及知识竞赛等班级微心理活动,多层次、多途径提升学生健康心理素养。为保障“润心工程”深入、持久与常态化,全市建立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科学设置课程内容,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制定了完整的教学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见课表、见教案、见评价”的“三见”管理,落实各年级每两周至少开设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要求,通过线上线下、案例教学、体验活动等方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积极心理教育等,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hss.eol.cn/xinwen/352556.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投稿专区

jijiao@eol.cn

咨询老师

北京 高老师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师 028-85977504

投稿报道 院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