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家校共育> 最新动态> 正文

沧州市妇联家庭教育公益讲堂 ——《家庭教育指导实践与思考》

孩子为何拒你门外

一位全职母亲,因为被孩子拒之门外很伤心,来找我聊聊如何让孩子打开心门。

这位妈妈说,孩子小时候她没时间陪伴孩子,特别是孩子刚上学的时候,没空陪着他写作业,结果孩子写字歪歪扭扭,作业拖拖拉拉,没养成好习惯,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现在家里有条件了,为了教育好孩子,孩子一上初中,妈妈辞去工作,在家里专职陪伴孩子,把以前落下的课程补回来,只要孩子在家,写作业的时候,妈妈就坐在旁边守着他,盯着他别玩游戏。本来以为全天候的陪学会让孩子成绩提升,全身心地爱孩子会让孩子很开心,没想到孩子成绩不升反降,对妈妈越来越不耐烦,妈妈一进他房间,他就催促妈妈离开,对妈妈很反感,更不愿意让妈妈陪着写作业,甚至把房门反锁,不让进去。因为孩子不知道好歹,妈妈感到困惑不解,也很伤心。

听到妈妈的这番话,你有何感受?孩子要亲生,更要亲养,特别是三岁之前要更多地陪伴孩子。小学三年级之前要陪好,四五六年级要陪少,这是一个母亲慢慢放手的过程,而青春期孩子的天赋使命就是要与父母分离与独立,孩子才能真正的长大。

没有人可以踏入同一条河流,人生也没有办法从头再来,当牙牙学语的孩子变成青春少年,时过境迁,孩子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孩子,孩子爱的需求变了,妈妈不能再用以前的方式去爱长大了的孩子,爱的方式也要做适当的调整来适应孩子的成长。

我们想象一下,面对妈妈全方位的陪伴,孩子会想什么呢?或许会想:我小时候需要妈妈的时候你在哪里?我现在长大了,我要自己独立的空间和时间,请你给我独立思考、独自体验的机会,请在我远航的时候做我的港湾,请在我攀登的时候为我助威,请在我成功的时候为我喝彩,请在我受伤的时候给我抚慰,请关注我而不是约束我,请关心我而不是限制我,我要长大,我得长大,靠我自己迈出的每一步,脚底才有根,身上才有力,心里才有光,人生才有梦。

25.“为何弟弟总也长不大”

一名十一岁的男孩,妈妈和姥姥带着过来咨询,原因是孩子总说妈妈不爱他,活着没意思,而且经常打弟弟。妈妈说只有大宝的时候,日子过得好开心,因为妈妈给了大宝全然的陪伴和全部的爱,所以,大宝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全家很幸福。后来,大宝见别人家有了弟弟妹妹,缠着妈妈给他生个弟弟,等弟弟长大了,好陪着他玩。二宝出生前,大宝很期待,有时候还会趴在妈妈的肚子上跟二宝说话,妈妈见了也很开心,经常会跟大宝描述等有了二宝以后美好的家庭蓝图。就这样,二宝在全家的期待中降生。开始的时候,大宝感觉很新奇、很兴奋,围着二宝看个不停,还跟小弟弟说说话,就像得到一个小宠物,真是爱不释手。但是,好景不长,过了满月,亲朋好友都来看望的时候,大家都围着二宝赞不绝口,还给二宝买了很多新衣服、新玩具。这个时候,大宝虽然也在妈妈身边,却被淹没在欢声笑语里,大宝明显感觉到了冷落和孤独。

妈妈发现一个现象,大宝本来已经六七岁,声称自己是保护妈妈的小男子汉了,有了二宝后,大宝说话开始又变得奶声奶气,好像退回到幼儿状态。本来已经和爸妈分床睡了,有了二宝,大宝也要求跟妈妈一起睡,说自己的小房间里有怪兽很可怕,自己不敢睡觉。看着大宝眼泪汪汪的样子,妈妈心软了,娘三个挤在一张床上,左一个右一个,妈妈本来照顾二宝就很累,再加上个大宝在身边,就更累了。不仅如此,大宝还变本加厉,妈妈侧身哄二宝睡觉,大宝要求妈妈也朝自己这边哄自己睡觉。妈妈气愤不过,打了大宝几下,大宝委屈地哭了,自己哭着回小房间睡觉了。但妈妈明显感觉到大宝看二宝的眼光不是那么充满喜爱了,有时候趁妈妈不在,还会捉弄弟弟。弟弟一哭,大宝还用力打他。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今年大宝十一岁,二宝四岁了,本以为大宝越来越懂事,就不跟弟弟争了,但妈妈发现情况并没好转,妈妈发现大宝经常打弟弟,妈妈问他为什么又打弟弟,大宝就说二宝做错了,我是哥哥,我就得管他。妈妈说:“弟弟还小,你得让着他。”大宝对这句话最反感,他不断抱怨:“凭什么弟弟总是长不大。”近半年来,哥哥好像打弟弟的时候少了,但是,大宝的情绪总是不对头,常常自己流眼泪,姥姥问他为什么,他就说:“我恨妈妈,我恨爸爸,我恨弟弟,妈妈不爱我了,我不想活了,凭什么弟弟总是长不大,凭什么总得我让着他。”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更多孩子有了弟弟妹妹,本来是很开心的事情,却发现好景不长,两个孩子有时候一起玩得很开心,有的时候又互相争斗。父母都很奇怪,想当初不是征求过大宝的意见吗,不是大宝同意的吗?而且,父母已经很照顾大宝的情绪,为何大宝总是不满足呢?

原因之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二宝没有出生之前,父母一味地引导大宝让他觉得有了二宝会多幸福,父母过分夸大了有了二宝的好处,却忽略了二宝给大宝带来的冲击。这样的宣传造势,让大宝无限期待二宝的来临,却忘记了二宝天生就是大宝的竞争者。然而,当二宝吸引了全家所有人的眼球,成为全家的热点,依然是个孩子、依然需要全家人呵护关注的大宝,自然会感觉到被冷落,会对二宝心生嫉妒。为了避免这一局面,父母要在二宝出生前,就告诉大宝,二宝太小,什么都不会,我们不管他,他就根本活不了,我们得管他吃喝拉撒,特别让人费心,不像大宝已经长大,让爸妈省心。这样,就给了大宝一个思想准备,不至于被全家人的战略重点转移搞得蒙头转向。本来,一母同胞之间就是竞争关系,不仅有手足之情,也有手足之恨,这种恨就是竞争,就是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爱,这也是每个孩子积极上进的动力之一。理解了这一点,大宝内心才不会纠结,才不会在感受到二宝威胁的时候,用拳头说话,还把责任推给二宝。父母一定要换位思考大宝的感受,让大宝在被理解的同时,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而不是用行动来表达。

原因之二,没有让大宝感受到父母一如既往的爱。婴儿期遗忘这是普遍现象,所以,虽然大宝小时候,父母也像爱二宝一样爱着大宝,但是大宝全然忘却了,大宝亲眼所见的只有二宝夺走了父母的爱,至少是把父母的爱一分为二了,心里当然会失去平衡。针对这一点,父母一定要在照顾关爱二宝的时候,告诉大宝小时候的事情,让大宝确信自己小的时候,父母也是这样爱自己的,这样就会让大宝在心理找到新的平衡。

原因之三,大宝没有看到父母爱自己的独特方式。父母要告诉大宝,随着大宝长大,父母爱的方式也是不断成长的,婴幼儿的时候父母对大宝无微不至地呵护,及时满足所有需求是爱;等长大一点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放手让大宝去探索,满足大宝“我自己来”的要求是爱;再长大一点,鼓励大宝有自己的想法,给大宝建立规则,培养自信也是爱;等大宝上学了,帮助大宝养成好习惯,遇到困难不退缩,要求大宝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更是爱。爱的方式有变化,但父母对大宝的爱永远不变。让大宝明白这一点,就能避免大宝为了夺爱而退行。而是用符合年龄特征的行为去表达对父母的期待并读懂父母之爱。

总之,家有二宝,父母要提前备课,学会未雨绸缪,让大宝客观认识二宝到来给自己带来的利弊得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父母之爱。同时,父母要换位思考,移情共感,让大宝感受并确认到父母之爱,并学会如何与二宝相处,确保孩子们在充满爱的温馨中茁壮成长

爱自己,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爱

很多父母,为了孩子,恨不能付出一切,可以节衣缩食,只要能够满足孩子一切需求;可以忍辱负重,只要孩子开心快乐;可以不要事业,不要爱情,不要成长,只要孩子好就是自己好。不论自己是否幸福,只要孩子幸福,就是自己的最大心愿。但是,为了孩子而放弃自己的一切,真的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吗?有时候,爱会变成枷锁。

李维榕老师讲过一个故事叫做“第一号儿子的悲哀”,十五岁的亚力多次声称要自杀,而他却是家里的第一号儿子,他的母亲说在家里,儿子第一号,丈夫第二号,她自己是第三号。作为第一号的儿子,得到来自母亲全方位无微不至的爱,但他却要自杀,原因是他被母亲的爱所淹没而窒息。而母亲全部的爱都奉献给儿子,并非完全因为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而是因为对婚姻失望,才把全部精力寄托在儿子身上,并对儿子说:“要不是为了你,我早离婚了。”所以,做儿子的似乎为了母亲的悲情人生必须守候母亲,为母亲舔舐泪痕和伤口。然而,孩子的生命就像种子要发芽,要开花结果,再大的捆绑也阻挡不住成长,如果人为背负过重的压力,孩子或者会反抗、或者自取灭亡、或者延续母亲的悲剧人生。爱,成了捆绑,挣脱捆绑,重获自由的代价时常会很惨重,所以,母亲牺牲对自己的爱,牺牲自己精彩人生,就等于让孩子背负了两个人的命运,这绝对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想起我的一位来访者,这位母亲带着她患有癫痫病的儿子来找我,因为亲子关系非常紧张,孩子不爱学习,成绩很差,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了,只想玩游戏看电视,而母亲坚决制止。母亲的规条是,孩子身体不好,更需要将来有知识、有文化才能自食其力。基于伟大的母爱,从发现儿子患病的那一天起,母亲就辞职当起了全职妈妈,而妈妈本来是一个业务骨干。孩子在学校上完课,母亲就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再给孩子讲解一遍,盯着孩子完成作业,绝对不允许孩子玩游戏、看电视。令人失望的是,母亲辞去了工作,全身心的陪伴,却让孩子对学习越来越逆反,对游戏越来越痴迷,对母亲没有感恩、没有敬重,挂在嘴边的话是:“你一个家庭主妇懂什么?你凭什么管我?”

曾经有位母亲,发现女儿的英语总是徘徊不前,这位母亲没有聚焦孩子的成绩,没有聚焦如何改变孩子,而是自己捧起了英语书,告诉女儿,单位安排自己要出国,所以要提前做好语言准备,其实这是个谎言。她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英语,每天都挑灯夜战,每天都会向女儿请教英语学习问题,成为女儿学习的榜样。孩子受到母亲的鼓励,也开始加劲学英语,成绩突飞猛进。母亲的知识储备、谈吐气质实现了华丽转身,潜移默化间,女儿也成为一个积极主动、勤学好问的孩子。

都说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孩子的未来就是一个家庭合作推出的作品,父母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无论好坏,到最后,我们的性格、三观、习惯中总会多少长成了和父母相似的模样,而这就告诉所有家长:不要自己碌碌无为荒唐度日,还要求孩子必须功成名就。想要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想你的孩子成为一个勤奋学习的人,你首先自己要做到勤奋工作。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爱孩子,然而,爱是辩证的统一,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不是牺牲自己成全孩子,而是为孩子做出人生的榜样,活出自我的精彩,为孩子展现一幅人生的美丽画卷,为孩子树起一座引航的灯塔。爱自己,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hss.eol.cn/xinwen/342203.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投稿专区

jijiao@eol.cn

咨询老师

北京 高老师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师 028-85977504

投稿报道 院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