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儿童人格特点开展家庭教育?”“青春期提前对教育的挑战有哪些……”带着问题,11月4日,全国第五期家庭教育咨询班雨花区的学员们继续开启在福建泉州的第三天专业培训。在学习了如何从进化和遗传的角度来理解儿童天性后,培训活动持续推进,从问题本身和发展的角度,深入探究儿童青少年心理阶段性发展与家庭教育的联系。
今天为大家带来专题报告的沈悦博士是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心理学系副主任。多年来,沈博士一直从事儿童青少年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发展认知神经学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自我控制的行为与神经机制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他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规律的特点,对家庭教育中如何根据认知发展水平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分析了大脑的物质结构组成,从生物学的角度解答了“开发右脑”“全脑开发”等社会培养误区的非科学性,列举了吸烟、睡眠、游戏等生活习惯和社会活动对大脑的相关性影响;他还分析了儿童青少年的人格发展特点和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并结合案例对儿童青少年差异性产生的原因,青春期亲子冲突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又是一个收获满满的培训日,全体学员磨砥刻厉,努力汲取着专业知识的营养,在探索家庭教育的道路上不停求索,不知疲倦。只为早日学成归来,更科学地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凝聚家校合力,助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第三批学员感悟
“不要把应试教育带到家庭中来,在家庭中,首要的是情绪和情感的交流。”“给孩子童年美好的回忆,是一种蓄能。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要低估给孩子一个美好事件和美好童年的力量。”“陪伴不重要,高效陪伴才重要!”“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远比父母为孩子做什么更重要!!!”今天,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沈悦副教授,从心理学专业的视角、科学的依据、大量生动翔实的事例、幽默诙谐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针对不同阶段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上的建议,引发了大家强烈的共鸣,也引发我对自己在面对孩子教育问题和处理学生问题时的反思。曾经很狭隘地认为,家庭教育问题上实践经验比理论更重要。听完这几天专家们的讲座,才意识到自己曾经走过很多弯路,甚至在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犯了很多错误。其实,家庭教育更需要专业的知识引领。就像专家们说的那样,孩子所有的言行和心理活动,背后都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们要用系统的观点、科学的依据、研究的态度来重视家庭教育。
–第三组学员欧蓉
今天是第五期家庭教育咨询师培训的第三天,授课的老师是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沈悦教授。从沈教授的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具体的好方法:1家长陪伴孩子时间长短不是最关键的,高效陪伴最重要;2.要成为一个好的儿童(青少年)父母,家长要从儿童的情绪、情感出发,要具有一定得儿童思维;3每一位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群熊家长,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问题的呈现,解决孩子问题,我们往往要从家长问题入手。因此,了解孩子、走进孩子老师要多去聆听:聆听孩子的心声、聆听孩子同学的感受、聆听家长的处事方法等等,这些有助于老师能够更好的处理学生的问题,最后找到好的解决方法。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理,更要有爱有情,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好老师!
–第三组学员黄先瑜
家庭教育咨询师培训班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重新审视自己、思考教育,深入了解家庭教育的机会。
教育要以儿童的天性为中心,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要科学了解和分析孩子的个体特征和人格发展特征。只有掌握了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人格发展特征,才能探究出科学的高效的教育方法。同时,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和分析孩子的家庭体系,我们的教育工作不仅是针对孩子个体,更要针对孩子背后的父系和母系两大系统,我们不仅要重视孩子的教育,还要重视家长的培训工作,提高家长的育孩水平。所以,我们必须开设教师、家长、孩子三位一体的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创造真正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教育的本质是人点亮人,生命成就生命。只有当老师、父母都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家校共同发力,才能拓展孩子生命的长宽高,才能成就教育的最美姿态和最美风景!
–第三组学员廖春丽
沈老师的讲座抓耳、抓心,全场以生动、鲜活的例子,为我们讲述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与家庭教育的方法。今天的学习最大的启示便是:于自己的孩子、于学生都要做到“共情”。如果将共情比喻为照镜子,老师、家长应该学习如何擦亮自己的这面镜子,如其所是地去映照孩子的情感和情绪,在需要的时候不但可以照亮自己,还可以照亮孩子。
–第三组学员陈珊
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终身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亲子关系、高效陪伴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今天,沈悦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以游戏、实验为切入点,用极其风趣幽默的语言,分析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规律的特点,让我们清晰了解到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会不一样。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家庭教育首要的是情感和个性化的交流,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才是真正的财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熟悉孩子的行为方式,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自信心,用请求代替命令,学会耐心等待。并时刻提醒自己:看到的是事实,但不一定是真相,孩子没有对错之分,每个人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人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正确的动机。我们要学会用赏识的眼光认识孩子、尊重孩子、接纳孩子,做一个智慧、会沟通的教师、做最适合孩子因材施教的教育。
-第三组学员 刘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