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奎文区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强化机制创新,凝聚家校社育人合力,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建立“二四”管理新模式。强化顶层设计,统筹管理家庭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一是以管理制度为基础。组建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健全“奎文区家长学校总校- 各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分校”二级管理网络,规范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分校组织架构,统筹推进。二是以联动机制为支撑。构建区、街道、社区、学校四级家庭教育大协作网络,在社区建设家庭教育服务站点,与区妇联共同推进“母亲学院”项目。率先建立社区教育服务岗,全区8个街道聘任65位社区教育协调员,强化家校联络沟通。三是以项目推动为关键。发挥好承担的14项省市研究课题作用,通过课题研究和项目推动,不断优化家长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14项省市课题正在进行中。四是以督导评价为保证。编制家长学校工作台账和底线约束清单,将家长学校相关工作纳入督导督查清单,推动工作落实。
二、创新人才共享机制,建设专业化讲师团队。整合聚力骨干力量,强化专业引领,减轻学校负担,保障家庭教育工作质量。一是专家团队规划指导显核心。奎文区家长学校成立由家庭教育名师、心理医生、大学教授等20人组成的专家团队,提供专业指导。二是教师骨干深入开展显专心。依托6个市、区级名师工作室,建设由108名骨干教师组成的讲师团队伍,研究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三是家长讲师配合联动显热心。区级成立500人参与的家长讲师团,辖区内学校全部成立校级家长讲师团,为区域内家庭教育的高效、高质量实施,提供了保障。四是志愿服务甘于奉献显爱心。吸纳200余名各类人才组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借助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网络平台和高等院校专家资源,对全区各学校家庭教育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各讲师团队成员,根据自身特点发挥优势,区域内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可以根据需要的课程选择相应的讲师进行专题讲座或主题活动,实现了人才资源共享。
三、创新构建课程体系,丰富活动实施载体。以《潍坊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课程建设标准》为指导,以家长、老师和学生需 求为依据,形成了通识课程、梯级课程、特色课程三种类别家长课程。一是专业化通识课程。孩子入校(园)前,给家长上好第一课,包括知法、知理、知位和知基4类课程,邀请国内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顶尖专家,同时采用明白纸的方式发放至每一位学生家长,为家长提供专业和精准的指导。二是科学化梯级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学业特点,以“家园衔接 一陪伴孩子一幼小衔接一读懂孩子一小初衔接一看见孩子一走过青春期”层次规划包括学前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衔接课程共12个阶段的100节课程,满足每个年级每年4次8课时的基本课程要求。三是优质化特色课程。展示各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特点构建形成的特色课程,作为全区整体课程体系有益补充。四是智能化线上课程。疫情期间讲师团队集中研发400余节音视频课程,通过微信公众号、钉钉平台等方式推送给家长,供家长学习参考。
四、创新协同育人路径,打造区域家教品牌。一是以政策为 立足点,构建理念协同育人。印发《奎文区关于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各部门职责明确,联合行动,协同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坚持以学习为逻辑起点,共同研读学习“双减”“家庭教育促进法”“五项管理”等政策,厘清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中的边界职责,转变从“育分”到“育人”的育人理念。二是以资源为结合点,构建方式协同育人。联合社区教育学院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其他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劳动、阅读、自然探索等 社会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盘活社区教育资源, 发挥潍县乐道院、红炉文化馆等实践教育基地作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三是以活动为着力点,构建环境协同育人。本着“政府统筹、部门推进、社会参与、学校创新、家长受益”工作模式, 加强家庭教育难点问题研究,创新开展家长节活动,区内外家长参与30万人次。同时,通过开展读书会、主题沙龙、主题宣讲等活动,建设家长学习共同体,实现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帮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