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多措并举深入推进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打造系列课程,深化劳动教育新内涵。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建设国家、地方、校本三级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坚持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积极开发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或课程资源。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种植节课程”、星河实验小学“进阶式融合劳动课程群”等一大批学校劳动课程特色明显,深受学生喜爱,有效激发了学生劳动意识,增强了劳动技能。
拓展社团活动,丰富劳动教育新实践。不仅在日常教学中探索劳动教育,更将其融入“课后服务”中,通过精彩的兴趣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实践中培养劳动观念,学会劳动技能。武进区洛阳初中建立“阳光农场社团”,课后服务期间,在学校“农耕园”开展播种培植采摘农作物、饲养家禽牲畜等活动,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劳动精神。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成立了十余个劳动社团,“桥韵社团”的同学们利用胶水、雪糕棒、塑料板材等工具,完美“复刻”常州新运河上的11座桥梁,在动手过程中体味劳动快乐,培养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物化能力等多方面的劳动技术核心素养。
统筹多元资源,发展劳动共育新模式。整合家校社资源和力量,把劳育课堂由学校拓展至家庭、社会,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优条件。武进区人民路初中系统构建“一林、两园、三坊”物型劳动教育环境,通过打造“毕业果林”实现家校联动,开辟“梦想田园和蔷薇花园”创设劳动基地,搭建“点心坊、奶茶坊、酿造坊”实践平台,施行“做中学,学中做”,达到劳动教育目的。部分学校走出校门,参加前黄镇“稻米文化节”,在劳动宣讲、绘画插花、美食义卖等情境中体会劳动艰辛与丰收喜悦。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建立“校内+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有序组织家长志愿者陪同学生走田埂、入菜园,指导学生知农耕种,锻炼劳动技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