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家校共育> 最新动态> 正文

天津市加强“五项管理” 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天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确保学生身心健康作为重中之重,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课外读物、体质健康“五项管理”,努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加强作业管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要求各中小学做好作业统筹管理,每学期初对学生作业作出规划,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 60 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 90 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通过微信或 QQ 等方式传导学习和作业压力,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对布置的作业必须做到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或家长批改作业。在督促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的同时,探索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及跨学科综合性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加强睡眠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求各区教育局合理确定中小学校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 8:00,各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学校要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积极做好家校协同,学校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 10 小时、初中生达到 9小时、高中生达到 8小时。持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布置作业,严格控制校外培训结束时间。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网络游戏规范管理,要求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加强手机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细化手机管理要求,规定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并提出书面申请,学生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各学校制定明确、具体、便利的管理办法,杜绝单一片面的禁止管控思维和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明确手机进入校园的原则、程序和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并提供必要的保管装置,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统一保管、禁入课堂等要求落到实处。同时,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制定值周老师制度等方式,满足学生应急通话需求,确保家长便捷联系学生。引导家长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管理,帮助孩子养成限时使用手机、非必须不看手机的好习惯。

加强课外读物管理,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建立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全面把握本区课外读物进校园情况,并形成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长效监督检查机制。各中小学作为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的主体,负责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和审核工作,严格推荐和选用程序,确保推荐的课外读物符合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适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禁止学校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同时,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的课外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及时予以有效处置。

加强体质健康管理,增强学生身体健康素质。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各中小学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及课间活动时间(小学15分钟,中学10分钟),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让每个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落实“一拳、一尺、一寸”要求,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避免不良用眼行为,努力推动学生视力健康。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hss.eol.cn/xinwen/340568.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投稿专区

jijiao@eol.cn

咨询老师

北京 高老师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师 028-85977504

投稿报道 院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