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家校共育> 最新动态> 正文

鱼和熊掌可兼得:中、高考后的又一道选择题 是单选还是全选?

挥手告别6月,瞩目7月----你好!

辛丑年的夏季,高考链接中考的喧嚣与焦灼淡去了酷热。萦绕在莘莘学子和望子成才的家长们脑海里的是一首悠悠的三部曲:备考、赴考、选择.主旋律诱你品味着教室里风干的记忆,直至将他们的心逐片淋湿,不经意间的感慨、忐忑、期盼,稠酿了夏日的荷香,从市井楼宇到林林学堂,于无声处悄然滋生、蔓延。

转身是否华丽在选择

教育的本质,是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中、高考的帷幕落下,对于今年的数以千万的考生来说,这只是一次考试而已,人生才是永久的考场,人生路上,风景与坎坷同在。

很多考生经历高考后更加明白,以前在学校的努力,是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增添些勇气有胆识。考分只是纸面的成绩,而日后的选择与再造是超出分数本身的又一张考卷。

可以说不论是考生自身还是与之密不可分的家长,面对“志愿”同样都是对预期和未来的研判。从某种意义上讲,选择比天赋更加重要,正确的选择基于对未来的判断,进而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有了正确的选择,加上自身努力与天赋,就有可能得到人生的精彩。

高考志愿填报专业指导专家洪傲做客人民网视频访谈,与家长和考生互动交流,第一时间为考生讲解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法和策略。洪傲表示,对于爱好不明确的考生,填报志愿时学校的选择比专业选择更重要。  

洪傲介绍,对于还没找到兴趣爱好点,家长也对其无所适从的考生来说,填报志愿时应把学校的选择放在专业选择之前,尽量选择学习氛围较宽松或是学校氛围较适合考生的学校。在比较适合自己的氛围里进行专业学习,加上同学们相互间的人际交往,时间长了后,就会慢慢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

华为孟晚舟的一次主题演讲和建言:在以《未来社会将会选择怎样的年轻人》为主题的演讲中,她从力推凯文·凯利的《必然》这本书讲开来:

选择之重要

《必然》这本书预言了科技生活的未来2、30年的12个演进趋势。而孩子毕业后拥有怎么的能力,才能在那个社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作为家长不仅仅是让自己的孩子吃穿无忧,不受伤害,更大的责任是帮他们选择一个广阔的人生道路,无论在这条道路上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的人生必将精彩。

随着二、三胎的放开,未来的竞争必然激烈,就业压力可想而知。要在瞬息万变的社会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最大化的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这是老师、家长、学生都极为关心的话题。

执着与信念

在人生有限的时间里,我们没有时间把每一个机会一一尝试,更不能在尝试之后倒回来选择,在每一次选择的时候,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分析、去思考,比如未来10年大数据的应用将极大的帮我们做出最智慧的选择。但是这种最适合的选择不一定意味着最好的结果。因为,最好的结果依赖于我们的执着,能否使最好的选择成为最好的结果,关乎于我们每个人的专注度和投入度。比如同一个班、同一个老师,同学都在一起听同样的课,结果就有成绩好坏之分,试想差距是不是在执着和坚持上出了问题?贵在坚持是人生道路上的底线,所以说执念对未来是非常重要的。

思考与思辨

上网查找所需资料已成为我们的常态,当网络成为我们身边最贴心、最有效的老师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好像所有知识很容易获取。《必然》一书告诉我们,未来学习知识已经不是唯一,因为你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思辨与提问的能力尤为重要。

在未来的生活中,没有人关心你懂得什么,而会有很多人在关注你在思考什么,我们怎么去挑战我们已经默认为真理的东西?在西方的人文科学中十分重视思考的价值和养成思考的习惯。我们看到西方很多学校都是圆桌式的讨论课程,他们抛弃了死板的阅读方式,不是在用简单的句子总结中心思想。而现在我们的教育尤其是中学后的教育,让我们欣慰地看到现在的孩子在用思辨的能力思考,有时会默默的冒出思想火花。学生不在完全认同老师的一些观点,他们通过阅读去分析和思考,结合自己一点点很浅的人生经历,去挑战老师的观点。虽然这样的老师很难做,但是同样可以和孩子一同成长。比如在作文课上不会有一致性的观点与角度,文字表现出来的形式是更多的亮点。他们寻找自己的理论、证据和支撑来展现自己的思考,去迎接更大的考验。

大考启示言

考前,你是千军万马奋力冲刺的一员。考后,你是活出直面人生的智者。你在学校里的每一次拼搏,都是为未来的自己储蓄勇气,考前同学们拥有同一个冲刺的目标,考后,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择。

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往后,路越来越多,一个人走到时候同样很多、很长。曾经的校园留下青春的气息、晨读的光影和那经历过的酸甜苦辣。挫折与荣耀是你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考后是真正的成人礼,驱使你迅速成长、迅速强大;考后,人生的考验仅仅是刚刚开始。

谨以一曲《明天会更好》献给所有的考生以及你们的老师和家长。

(作者:良骧)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hss.eol.cn/xinwen/340257.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投稿专区

jijiao@eol.cn

咨询老师

北京 高老师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师 028-85977504

投稿报道 院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