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家校共育> 最新动态> 正文

党史润心灵 奋斗促成长 安徽医科大学着力推进心理育人工作

4月至5月期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安徽医科大学开展了以“党史润心灵,奋斗促成长”为主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以进一步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刚健有为的健康心态,推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各学院心理辅导站的作用,开展各类讲座、主题班会、心理游戏、团体辅导等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项目80余项。

百年党史润心灵,青春奋斗促成长

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活动月引导学生强健体魄、净化心灵,通过学党史感悟信仰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在奋斗中成长。各学院深入挖掘红色故事、红色人物带来的正能量,通过党史心理情景剧大赛、观看红色电影、红色精神剪纸、红色主题班级团队建设等活动,以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引导学子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精神的营养、奋进的力量,积极应对挫折,从危机、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

    “一个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一段段荡气回肠的传奇,不仅让我感受到共产主义信仰之伟大,坚定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更让我感受到共产党人信仰之美、心灵之美。”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在党史故事分享会后说道。

师生共筑同心圆,四级网络保身心

安徽医科大学加强“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网络建设,着力构建多元合力心理育人工作新格局,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沈克祥对辅导员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培训,通过专题讲授、模拟演练、案例研讨和体验式团体辅导等方式,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心理育人能力。针对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和班级安全教育委员,学校开展了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识别、危机预防与干预等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心理育人工作能力。

各学院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育人能力提升活动,以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学生朋辈帮扶的力量,积极打通心理育人“最后一公里”,如第一临床医学院心理专家督导、第二临床医学院心理情景剧比赛、药学院“不开心说出来”谈心会等。四级心理网络中,上到学校职能部门,下到学院宿舍,各层级重视学生身心健康,通力协作,发挥各自优势,书记、辅导员和同学们坐在一起,倾听学生的心里话,解决他们提出的现实困难,为其加油鼓劲。师生合力共筑同心圆,为广大学子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系列讲座解困惑, 心育活动促提升

针对春夏之交季节常见的心理困扰,学校联合各学院组织开展了系列主题讲座,从多个角度为学子疏解心理压力,邀请了附属巢湖医院精神科主任周晓琴、中科新源投资公司总经理邢荣勤等校内外专家,开展了“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等主题讲座14场。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情感等,系列讲座为学生提供了精准高效的心理健康知识推送服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活动结束后,学生积极主动与主讲专家沟通交流,就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寻求更细致的解决办法,使自身心里困惑得到了更好的解决。

心理助学暖人心,心理育人促成长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特别困难学生统计帮扶活动,学校还开展了“刚健有为”心理健康促进活动,积极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学生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努力让学生普遍享有专业化、系统化、精准化、温情化的心理健康指导,助力其全面成长成才。此外,学校还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的政策保障和社会支持机制,形成学校组织、部门协作、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家校共育携手同行”格局,集结学校、社区、政府机构、教育部门等各方资源,合力构建学生家校互动社会支持系统。校院两级开展了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辅导体验、心理测试、心愿墙书写、心理情景剧、心理绘画等特色心理育人活动,有效提高了大学生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生命教育保安全,人生挫折变“存折”

安徽医科大学还组织开展了“珍爱生命,守护安全”生命教育团体辅导、学生减压团体心理辅导,以强化学生生命安全意识,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生命线”“我的人生900格”“与压力做朋友”等生动有趣的团体心理活动,帮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感悟生命的珍贵,学会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全校各班级开展了“把挫折变存折”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知识讲授、观看视频、交流讨论等与案例分享、情境再现、角色扮演等有机融合,不仅让班会更加活泼,有力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营造了朋辈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也帮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本次活动实现参与学生全覆盖,达到预期效果。同学们热情高涨、投入度高,进一步培育了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安徽医科大学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也得到进一步强化。(詹方园 叶建国 特约通讯员:王晶晶)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hss.eol.cn/xinwen/339602.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投稿专区

jijiao@eol.cn

咨询老师

北京 高老师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师 028-85977504

投稿报道 院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