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家校共育> 最新动态> 正文

衢州市衢江区构建“三有三心”保障体系筑牢留守儿童关爱“防护网”

近年来,衢州市衢江区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政校协同、部门联合、社会联动,构建“三有三心”关爱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救助保护工作,有效保障留守儿童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权益。

一是责任落实有力度。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搭建留守儿童呵护一件事服务应用,着力构建家庭尽责、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团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格局。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月度督导通报制度,对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不作为、假作为的情况予以严肃问责。加强儿童福利督导工作站(点)建设,以村(社区)为单位,落实1至2名儿童福利督导员,负责掌握本区域内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协助落实各项儿童福利政策。目前,该区共配备儿童福利督导员297人。

二是教育实践有阵地。在全区所有村(社区)建成“春泥计划”教育实践基地,做到专人负责、专班指导、专题记录、专项反馈,为留守儿童搭建“家门口”活动阵地。今年以来,累计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送书籍、送电影、送演出、送讲座等活动10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15万人次。建立100所多功能“儿童之家”,分时段、分年龄段免费开放,开放时间每周累计不少于12小时,平均每月至少开展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2次,服务覆盖所在村(社区)80%以上留守儿童、困境儿童。

三是信息管理有平台。建立“亲情档案”动态管理,依托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汇集留守儿童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生活情况、家庭情况等4类信息,建立一户一档“亲情档案”,定期摸排复核。开展“防贫监测”实时预警,针对生活较为困难的留守儿童家庭,依托全区防贫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家庭医疗支出、非义务阶段教育支出、就业情况等方面内容,设定预警标准,一旦留守儿童家庭出现返贫苗头,提醒干部及时了解、跟踪、帮扶。目前,共预警监测事件49件。依托“云智衢江”全域治理平台,建立留守儿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实行信息“一站式”汇聚、“一揽子”受理。

四是教育引导,做实“强心”工程。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新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13个、省标准化心理健康辅导室23个,成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团。各校利用心理咨询室,精选心理咨询教师,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目前,该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持C证教师1899人,持B证57人,持A证6人,占在编专任教师72.56%。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怀行动,组织帮扶人员、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开展座谈会,以集中授课、单独家访形式,为青少年 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2020年,召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座谈会108场,摸排心理高危留守儿童学生,并通过一对一心理疏导解除心理高危预警。

五是社会救助,做优“暖心”工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专业社会工作者等作用,开展困难儿童“圆梦行动”,每年约筹措社会公益资金100万元投入“圆梦行动”,争取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省爱心事业基金200个救助名额,福彩基金50至100个救助名额,对困难留守儿童实施救助。建立“网格+ 团青”帮扶模式,每户留守儿童均由1名乡镇网格员担任“亲情家长”、1名团干部作为“手拉手”好朋友,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目前该区409名留守儿童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寒暑假期间,招募80名衢江籍大学生组建“学霸志愿服务团”,为留守儿童提供临时托管、学业辅导等志愿服务。

六是家校共育,做好“安心”工程。依托中小学电子学籍系统,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及时排查农村留守儿童逃学旷课、辍学失学、监护缺失或存在不良行为等风险隐患,保证适龄留守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今年以来,共排查消除风险隐患16起。对确实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残疾适龄农村留守儿童,根据一人一案原则,及时开展送教育或送康复医疗服务。2020年,共对35名留守儿童开展送教育或送康复医疗服务。在校园推广落实“七个一”行动,即每天“辅导一次作业”“谈一次心”“做一次爱心拥抱”;每周“打一次亲情电话”“一次共同户外体育锻炼”;每月“开展一次家访”“召开一次座谈会”,发动在校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每个教师结对2至3名留守儿童,每月跟踪访谈至少1次以上。在中小学成立“留守学生”家长学校,针对“怎样处理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怎样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等问题,举办委托监护人学习培训班75场次。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hss.eol.cn/xinwen/339593.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投稿专区

jijiao@eol.cn

咨询老师

北京 高老师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师 028-85977504

投稿报道 院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