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构建“四个三”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一体化推进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建设“三级网络”,夯实心育阵地。成立区未成年人指导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咨询、服务等公益活动,24小时接听热线电话。每年接听心理热线200多个,开展讲座60多场。成立区心理健康工作室,为全区中小学学生、班主任、学科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研制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巡讲单,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示范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成立学校心理工作站,各校均建成市心理健康教育合格校,心理工作站成为各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加油站。
完善“三项通道”,优化心育路径。健全学生求助通道。建立学生动态心理档案,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运用三步筛查法,从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危机三个层次,及时监控学生心理状态,关注重点学生并进行跟踪辅导。畅通专家指导通道。先后邀请多名心理教育专家来姜堰开设专题心理讲座和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骨干教师送教到校。搭建队伍成长通道。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
突出“三方协同”,汇聚心育合力。抓好学校教育,打造心灵港湾。每两周正常开设1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该区实验小学“成长无忧工作坊”、 姜堰区第四中学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东桥小学示范性心理工作室,在全区形成示范辐射效应。优化家庭教育,和谐亲子关系。成立姜堰区家长总校,建立了父母阅读图书馆,每周开展一期父母家教知识讲座。各校定期开设家长座谈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引入社会资源,丰富宣教活动。该区妇联、关工委、法院等多部门向各学校发放宣讲菜单,该区心理工作室骨干力量,走进社区、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
深化“三个项目”,打造心育品牌。创新实施“阳光6+1”项目。每年五月,全区开展心理关怀月系列活动,针对孤儿、单亲、留守等6类特殊学生和心理不适的教师开设专题心理辅导。各校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成立爱心妈妈志愿队。建成教师心理健康中心,为教师健康保驾护航。深入推进“心育在线”项目。加强教师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和心理教科研培训,全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两次的专业知识业务培训,对新入职的教师开展心理教育技能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培训课程,逐步实现全员培训。携手共创“幸福家育”项目。妇联与教育局携手共创省级项目“栀子花讲堂”,利用公众号普及科学的育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