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区儿童与家庭的社区支持体系
在通运街道社区的活动室里,每周四、周五的早上都会见到这样的场景:“我们要开始准备上课啦!小朋友们,你们课前准备,准备好了吗?你小水杯和小鞋子有没有摆整齐呢?”“摆整齐啦!”......
小朋友们和家长积极参加家庭学校
2019年通运街道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引入专业社会工作组织,进驻社区,与社区居委会一同开展了社区和家庭工作。
社会工作者刚进驻社区时,经常在广场上看到这样的画面:早晨,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们带着孩子们在社区的小广场玩耍,小朋友之间开始嬉戏打闹,家长则坐在一旁“盯住”孩子,不让孩子跑太远,或者是一会儿孩子之间因为争抢滑梯,发生了冲突,两个大人之间吵得不可开交......
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发现,有很多全职妈妈,也有的年轻父母因为工作的关系,大部分孩子都是祖辈在带,不清楚如何跟孩子互动,也不懂得如何照料孩子,而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也显得比较胆小,从而担心孩子入园后的分离焦虑和不适应问题。
另外,家长与家长之间只是点头认识,缺少更深入地交流;家附近的早教班则是价格高、离得远,有时候孩子还不太喜欢教导的老师......
因此,为满足社区2—3岁早期儿童的健康成长、亲子互动、同伴交往的实际需求,促进家庭之间互动学习和成长,在社区内打造资源共享、互助融合的集体育儿空间和平台,构建社区层面的家庭教育支持体系的建立,进而鼓励孩子和家长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促进社区的和谐。水仙园社区社会工作站的社会工作者,面向社区内招募15组家庭,开设“水仙园社区亲子共学班”,每期4个月,并为儿童入读幼儿园做习惯和能力方面的适应性培养准备!
“亲子共学班”秉持着“重视孩子发展”、“亲子共学”、“集体育儿”、“社区公益参与”四个教育理念,在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围绕环境适应、习惯养成、生命教育、入园适应等不同主题,运用集体游戏、绘本故事、手工制作等课程内容回应社区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实际需求;以家访、家长讲座、家长会、育儿成长日志等形式带动家长的学习,让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更多正向影响;鼓励家长和孩子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从小培养孩子的公益意识和责任心。
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当中,及时抓住了社区家庭的需求,通过“亲子共学班”的建立,在社区层面上给予在育儿和家庭教育方面的支持,减轻家庭的教育压力和焦虑,同时又促进了家庭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社区构建了社区“集体育儿”和“互助”空间。
社会工作人员为家长讲解家庭关系
建立家庭互助支持网络
儿童公益童书馆里,家长们热烈地讨论起来:“我是一个9岁女儿的妈妈,我给自己定义:终身成长的妈妈,不断学习,没有孩子之前我就有这个意识,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孩子每个阶段都不同,针对某个阶段的行为规范和管理,要先把自己做好,孩子是我的镜子,我先树立好自己,所以我来参与学习。”
“我是一个新手爸爸,孩子快2岁,想跟大家学习怎么教育孩子。”
......
这些家长中大多都是年轻的父母,是“通运街道家庭学校”家庭经验工作坊成员的自我介绍。儿童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而良好的家庭氛围则来自于家人的共同努力。
为了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盖好”第一所学校,协助成员以多元视角看待家庭问题,促进家庭成员的共同学习成长、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工作者面向社区家庭招募20位家庭经验坊成员,并邀请“通运街道家庭学校”校长,通过系列团体辅导方式来回应家庭问题需求。
家庭经验工作坊系列,利用团体讨论、角色扮演、家庭雕塑、案例剖析等方式就家长们最关注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隔代教养、家庭教育观念、家庭结构与沟通等方面展开。在此过程中,尊重家庭成员经验,认同每一个人都是“家庭教育专家”、每个人都有潜力解决自己的难题,鼓励家庭之间分享经验、互助支持,进而促进了家庭成员沟通,改善了家庭关系。
透过家庭经验工作坊系列这样团体工作的方式,构建家庭与家庭之间沟通互动交流的空间和平台,促进家庭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互助学习,有助于家庭重新认识家庭成员、深入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关系的改善,进而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家庭经验工作坊”,是“通运街道家庭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打牢基层治理和社会和谐稳定基础,做好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2019年11月23日,由通运街道牵头,引入专家力量,聘请了中华女子学院杨静教授为通运街道家庭学校校长、专业社会组织北京市近邻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承接运营、通运街道两级社会工作平台与驻站社会工作者协同,在辖区学校与社区支持下,正式挂牌成立了“通运街道家庭学校”。
“通运街道家庭学校”旨在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满足辖区居民对亲子教育、家庭教育的实际需求,提高家庭成员预防和解决家庭问题的能力,促进家庭的和睦,夯实群众基础。
除了“家庭经验工作坊系列”外,“通运街道家庭学校”还面向家庭、学校、社区开展家庭教育知识普及;指导社区建立家庭互助支持组;重点辅导和协助解决典型家庭问题;运营通运街道公益童书馆,打造儿童与家庭教育空间等工作。
提供专业个案辅导支持
“老师,我家孩子上初一,最近因为疫情,在家上网课后,孩子压力大,情绪出现暴躁,不想去学校上学了,应该怎么办?能不能帮孩子做做心理疏导?”
在日常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也会接到家庭提出个案辅导和介入的要求。及时发现和解决个别家庭突出、迫切需求,协助家庭进行自我修复与发展,也是社会中给“家庭学校”工作的内容。疫情之后,青少年的厌学逃学问题成为了困扰家庭的一大难题,不论是儿童还是家长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和焦虑,为了进一步缓解家庭的焦虑,社会工作者深入家庭,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家庭的日常生活、家庭关系。通过对个案的评估,进行整合和链接专家资源,为家庭和家庭成员个人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当中,调查、挖掘、社区的需求,积极整合链接资源,从社区、家庭、个人不同层面出发,为社区的家庭提供服务,通过“亲子共学班”、“家庭经验工作坊”、“建立社区的家庭互助支持组”、提供个案辅导等系列服务,不仅回应和解决了家庭育儿、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家庭教育方面的需求,而且促进了家庭社会互助支持网络的建立,进而及时发现和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
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式上,除了坚持“尊重”、“平等、”,运用的个案、团体、社区工作的方法开展工作外,具体的工作中有“家庭”的视角之外,也始终加入“社区”的工作视角。旨在培育社区家庭的责任心和公益心,倡导社区家庭在关注小家庭享受服务的同时,鼓励社区中的孩子和家长能够走出“小家庭”,关注大家共同居住的社区这个“大家庭”,认识所生活的环境,关心社区中的邻居、社区环境以及参与社区公益行动,创造良好的邻里守望社区氛围,同样,互助友爱的社区氛围与良好家庭氛围,形成了家庭教育的生态循环系统,能共同作用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并成功促进家庭和睦和社区的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家庭作为社区的细胞,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可以把家教家风作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其涵养道德、厚植文化、润泽心灵的德治作用,从而推动营造良好社会风尚、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也将是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基层治理当中的重要抓手,对于打牢基层治理和社会和谐稳定基础、不断开创党建引领、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