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家校共育> 典型示范> 正文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备好“教育惩戒”这门课

“以前在对班里个别孩子进行教育时,心里总是战战兢兢的,怕管出事情来。”时连伟是名有近二十年教龄的一线教师,在阜阳市阜纺小学任教,她坦言:“《规则》的出台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为教师在管理学生方面提供了一定依据。”

《规则》正式施行后,阜阳市阜纺小学第一时间针对教育惩戒权召开了解读培训会,引导教师加深对新规的理解,明确教师实施惩戒的‘三要素’:总体来说对教育惩戒要“慎用”“少用”乃至“不用”,对确需实施教育惩戒的,首先应采取正面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教育引导无效后再考虑实施教育惩戒。其次在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和状态,避免发生意外。学校要求教师在用惩戒教育手段必须始终着眼于孩子的可接受性、能发展性,用好教育惩戒权这把“双刃剑”,“三要素”的指导思想一方面为老师实施教育惩戒提供学校层面的参考依据,同时给老师戴上‘金箍’,防止过度惩戒。目前该校正在着手通过问卷调查、家长代表会议等方式面向家长征询意见,组织家长们学习了解惩戒规则,提高“教育惩戒”的知晓度,形成依法依规实施“教育惩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共识,学校还计划开设师生权益保障信箱和投诉电话,为学生和家长开辟申诉渠道,校长韩全红介绍说,教育惩戒是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承担的责任,应该是双主体配合实施家长能理解、信任、配合学校的工作,形成合力育人教育共同体更有助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

上学迟到早自习站着早读;上课喝水没收水杯;卫生未清洁干净下周罚扫一天;作业不认真罚背古诗文两首,如有同学带零食饮料进班,请在课前和大家介绍吃零食的坏处.......”。3月10日,阜阳市六里小学教师康晓黎带领同学们针对出勤、课堂、作业、清洁卫生等情况制定出班级公约。对于学生所犯同样性质的错误,康晓黎采取了不用的惩戒方式,对缺乏耐心的孩子罚拼拼图,对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罚跑步,对不爱阅读的罚朗读课文,打架的孩子要给对方画一幅自画像,写出对方的三个优点...... 她从对孩子负责、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角度去设计惩戒教育方式,“有效”的惩戒为犯错学生的行为敲响了警钟,并警示周围同学不重蹈覆辙,实现了对孩子错误的有效矫正和对孩子成长的真正促进。

在阜阳市十五中,马玉老师让犯了错误的学生从班规、校规允许的处罚中自主选择一种方式接受惩戒。“小学生认知处于成长阶段,直接的惩戒方式利于孩子理解教育的目的,而青春期孩子心理特征是较波动、敏感的,有的学生心理脆弱不能接受批评,有的学生就能在鞭策和批评声中快速成长起来的,我们通常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惩戒方式。”马玉既是班主任又是心理咨询师,她认为自主选择惩戒方式是更能被中学生孩子接受的惩戒教育方式,也是更能针对学生实际、走入学生心灵的方式,从个体差异出发实施惩戒也成了阜阳市十五中教师在行使教育惩戒权时遵循的必要性原则。

虽然有了明确的惩戒方式,阜阳市莲池小学教师在选择惩戒措施时采用了更有温度的方式:有同学喜欢带诸如“指尖陀螺”、“水晶砂”之类的危险玩具到学校玩,老师们就要求学生将玩具做成“危险玩具标本”放在班级文化柜中,再制作一份安全手抄报,列举出该玩具的危害之处,用以警示其他同学;有孩子多次违反课堂记录,老师就任命他为“纪律班长”让他带头管纪律。对“屡教不改”的学生,莲池小学的教师会使用“奖”做好事的办法促使其改正:让逃避做班级卫生的孩子回家做一次家务,或为班级做一件好事,让损坏公物的孩子承担起班级公物维修的工作,这种方式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阜阳市文峰中心校则要求教师在惩罚学生后,一定及时找学生谈话,进行抚慰;不允许特权特例,对违反公约的行为做同样的惩戒,让每一名学生均可以看到公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对学生进行惩戒时要取得班主任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最大化达到惩戒目的。

为推动颍州教育事业向更高质量发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颍州区教育局一直致力于从严从实从细抓好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每个环节,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学生学习《规则》,面向家长宣传《规则》,组织学校干部教师讨论《规则》,帮助学生、家长和学校干部教师深刻理解领会《规则》的内涵要义和精神实质,为《规则》实施做好全面准备,颍州教师们在实施教育惩戒时以“小惩大戒、以趣施惩”,既遵循教育规律原则,又能灵活运用,重视方式方法和实际,做到了教育和惩戒的有机融合,共同营造出良好教育生态,为颍州区“十四五”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hss.eol.cn/shifan/16980.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投稿专区

jijiao@eol.cn

咨询老师

北京 高老师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师 028-85977504

投稿报道 院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