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家校共育> 典型示范> 正文

四川成都青羊区:建成家长学校三级网络布局,办好“家长身边的好学校”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成立“成都市家长学校青羊区分校”,建成“分校+子校+点校”三级网格布局,办好“家长身边的好学校”。通过做强分校,引领全区家长学校高质量发展;做优子校,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做亮点校,将家庭教育的触角延伸至家长身边。一起来看他们的实践——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视察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要求,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成立“成都市家长学校青羊区分校”,统筹全区学校、街道子校工作,并创新在67个社区建立点校,全面建成“分校+子校+点校”三级网格布局,办好“家长身边的好学校”。

  一、做强分校,强化示范引领

  加强机制建设,创新办学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引领全区家长学校高质量发展。一是优保障强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组织架构,落实组织、阵地、经费“三大保障”,实施政策推动、专业带动、评价促动、平台联动“四轮驱动”运行机制,将家庭教育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形成青羊特色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二是优理念强引领。提出“让家长回归家庭教育,让家庭教育回归科学”办学理念,制定实施《合格家长通用标准》,首创星级家长、星级家委会评选办法。通过“联动学校+联动社区+联动媒体”多渠道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双减”政策等,帮助家长缓解焦虑,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三是优课程强载体。采取“集中式教学+定制化自学”的教学模式,研发使用“637”需求组合式课程体系,覆盖6个年龄段,包含3个课程模块、7个课程类别,推出369个主题菜单。创设“3+2课堂”“3+2活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形态,推出直播课141场、微课162期、微论坛32期、祖辈学堂24期,“智慧父母学习沙龙”走进30个社区,受益20000余个家庭。四是优品牌强效应。建立青羊区家庭教育基地,有家庭教育指导师近2000人。重点围绕“双减”政策、心理健康、研学旅行等热点焦点问题,着力打造“青羊区家校社协同育人大讲坛”“青羊家庭教育大讲堂”“家庭教育种子教师成长营”等品牌。

青羊区家校社协同育人大讲坛

  二、做优子校,彰显青羊特色

  学校子校和街道子校结合学校实际、地域特色,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一是扩强组织管理。各子校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校长,选聘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科学规范工作流程,健全监督考核反馈机制,探索家长与子女“同步开学(入学)”机制等,激发家长学习积极性。二是扩容课程活动。共建共享课程资源,子校以家庭、学生需求为导向,设置涵盖家庭教育理念、方法、技巧等多方面的家庭教育课程,打造家庭教育和心理服务品牌,如“家庭情绪气象站”“社区家庭教育加油站”等。三是扩大场域融通。成立由100所学校、100个种子家庭、100个社会单位组成的青羊区家校社协同育人联盟,明确各自职责,强调协同共育,开辟学校、家庭、社会融通新路径,让社会场馆真正成为协同育人的辐射场、信仰场、价值场、修炼场和裂变场。

青羊区家校社协同育人联盟种子家庭代表授牌仪式

  三、做亮点校,提升服务品质

  社区点校利用社区资源优势,开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家庭教育课程和活动,将家庭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家长身边。一是提升参与度。深入挖掘社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资源,将其融入家长课程中,增强家长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提升覆盖面。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相关社会组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协同育人方案,通过空间资源共享等方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实现市民“家门口的家长学校”全覆盖。三是提升影响力。运用多方渠道,通过社区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册、社区新媒体等线上线下方式,发布点校动态、课程安排、活动信息。

智慧父母学习沙龙进社区

  “分校+子校+点校”三级网络布局使青羊区分校成为区域家庭教育的重要平台,促进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区域教育满意度。青羊区将持续深化家长学校建设,积极探索新时代家长学校建设新模式和新样板,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贡献青羊智慧、交出青羊答卷。

  (执笔人:闵静武、余元戎、李良兵)

  文章作者|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hss.eol.cn/shifan/361111.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投稿专区

jijiao@eol.cn

咨询老师

北京 高老师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师 028-85977504

投稿报道 院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