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出台,为的是让教育更好地回归校园主阵地,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承担重要责任。“双减”对老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新学期即将开始,老师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一起来读!
“双减”政策要让教育职能更多地从社会回到学校。因此,一线教师在义务教育中要发挥的作用更大,要承担的职责更多,并面临来自家长和社会的更高期待。
暑假就要过去,我们即将迎来新政策下的新学期。来看“双减”政策后,一线教师将面临的四个挑战——
挑战一: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对校内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促使老师们把对学生的“多元评价”纳入工作的重要内容。
老师需要对“多元评价”的内容、维度、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用增值性评价客观判断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让孩子们“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老师还要适时向家长解读孩子“多元评价”结果,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出反馈,通过家校携手,为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做好规划。
挑战二:教学的创新
随着学生在校内时间的增多,教师只有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多样性,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让学生愿意待在学校,且学习效率有所提升。
老师可以从小处着手,比如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运用高效、趣味的授课工具、新颖创意的教育方式(微课、STEM)提高授课质量和学习兴趣;课堂上除了一对多的讲解,还可以组织同伴互助、小组共学,让每个孩子都“在场”;课后作业除了双基练习,还要有灵活的主题活动、项目学习、特长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喜欢。
在保证孩子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学校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多元能力,在有限的课时中开展创新课程,这对教师来说任重道远,也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开放心态眼界的过程。
挑战三:更高效的家校共育
校外培训机构受到严格管控后,少了社会力量的“加持”,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将显著提升,但很多家长缺乏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技巧储备。
作为老师,要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的教育思想,统一教育理念;其次,要给予家长科学实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有效的“助攻”。
这就对老师们的沟通能力、家庭教育知识有了更高要求。为了抚平家长焦虑,顺利推进学校教育,老师们需要花更多的功夫和时间。
挑战四: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的协调
繁忙的工作让很多老师顾着班上40-50个孩子,却顾不上自己的1个孩子。课后服务的落地与推广,无形中拉长了老师们的工作时间,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的冲突将会更加突出。这对老师们的工作状态、积极性以及职业预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老师们既要保证本职工作的完成,又要兼顾家庭和个人生活,需要自身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也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的关注和协调——减少老师非教学和隐性工作时间,给予教师群体更多关注和关怀。
此外,“双减”文件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一起来看“双减”为教师划定的12条红线和提出的10条要求——
“双减”划定的12条红线
1、确保作业布置不超过国家课标难度;
2、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
3、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4、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
5、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6、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7、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8、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9、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
10、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
11、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
12、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
“双减”提出的10点要求
1、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
2、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3、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4、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
5、寄宿制学校要统筹安排好课余学习生活;
6、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
7、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8、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9、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
10、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