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家校共育> 家校观察> 正文

培好“引航人”,新余市渝水区聚合力推进家校合作育人

为促进家校共育合作,江西新余市渝水区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家委会,设立校长书记接待日、家长开放日,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亲子阅读、“万师访万家”等活动……如今在渝水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校共育活动遍布,为学校和家长搭建起一座“连心桥”,让孩子绽放更多活力。

架起“连心桥”,家校共育聚合力

“‘双减’下作业量是减少了,但孩子成绩会不会下滑?”“现在考试少、成绩也不排名,那我们怎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3月4日,渝水七小“校长书记接待日”如约而至,几位家长带着疑问走进了渝水七小家校协同育人中心,在与校长陈忠英的一番“面对面”交谈后,他们心里的焦虑已完全放下,“希望今后学校能采取更多家校合作的方式,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

南安中学是一所公办农村中学,有90多名留守学生。为了让在外务工的父母放心,让在家学习的孩子安心,该校创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亲情连线室,安装了电脑及视频设备、电话等,留守学生每周都可以在校免费通过电话或网络视频,与在外务工的父母“云上连线”。

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凝聚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合力,已成为渝水教育人的共识。近年来,渝水区把加强家校共建共育作为重点工作,全区所有中小学均设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各学校依托该中心探索创新“家长开放日”“万师访万家”等活动。各校还成立了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谋和监督作用,家委会也成为沟通学校、家长和孩子的桥梁与纽带。

“以前家长与学校之间会因为收费、活动举办、座位调换等大大小小的事情发生矛盾,有的家长甚至跑到教体局去反映情况,究其原因还是缺乏有效的家校沟通。”陈忠英表示,家校协作让学校和家庭更加互通、互动,“比如通过召开家长会、开放‘校长书记接待日’及时向家长答疑释惑。成立家委会后,我们又把学校重大决策和大型活动都交由其商议、沟通、执行,学校的信访件大大下降了,家校关系更加和谐了”。

培好“引航人”,家校共育强动力

“做父母真的是一门学问,再好的学校和老师也不能替代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今后要改变观念,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积极引导,做到言传身教。”……一堂“从心理抚养谈早期教育”的“云课堂”开讲后,渝水五小的家长纷纷在班级交流群里分享感想。

随着家校合作的深入推进,该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不断创新方式,线下开设了7堂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围绕“陪伴孩子成长”“‘双减’政策下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等主题,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为家长现场授课;线上开设“家长云课堂”,利用网络平台对家长开展培训,还在微信公众号开设“荷美家校云课堂”专栏,定期分享家庭教育主题文章,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渝水区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前觉得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做家长的平常忙于工作也无暇顾及,现在通过线上线下讲座这种形式,让我明白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责任与义务。今后我将加强与学校的联系沟通,和老师齐心协力共同教育好孩子,也会多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做到教育不错位、不缺位。”渝水五小三(3)班学生吴成希的妈妈感慨道。

家长“请”进校,家校共育添活力

每天早上,在渝水六小大门口,除了交警,还有几抹“志愿红”照护着孩子的上学路。这些“红马甲”就是“爱心护学”的家长志愿者,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们坚守岗位,用爱心为孩子筑起了一道安全畅通的暖心通道。

在渝水八小,除了开放日邀请家长进教室听课,学校还发挥家长的职业资源优势,邀请医生、警察等职业的家长走进课堂,不仅丰富了学校教育元素,也为教育打开了另一扇窗。姚圩中学利用学校大型活动开展家长跟班服务,让家长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考试邀请家长协助监考,运动会邀请家长维护纪律,通过家长体验教师工作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

事实上,渝水区各学校的教育过程中都能看到家长参与的身影。渝水区把家长“请”进学校,把家长资源引进课堂,发挥家长在各自专业技能方面的优势,作为学校教育内涵的有效延伸,让家校互动的模式有了新的诠释。

“过去,孩子教育出了问题,学校、家庭互相抱怨,现在许多家长在了解学校教育的同时,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校的事情中来。”渝水区教体局有关负责人说,全区各学校深挖家校共育途径,家校共建共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也打通了家校协作“最后一公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hss.eol.cn/guancha/353166.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投稿专区

jijiao@eol.cn

咨询老师

北京 高老师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师 028-85977504

投稿报道 院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