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密结合实际,创新思路举措,在访企拓岗、校园招聘、就业指导、就业帮扶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
以提质扩容为基,深化访企拓岗。坚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时制宜,结合省内高校办学特色优势和区域就业工作实际,指导高校深入推进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一是明确“任务书”。根据办学性质、学科特色、就业基础等因素,制定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目标任务,落实教育部2023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要求,明确新建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书记校长走访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少于100家,2022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高校领导班子新开拓用人单位不少于100家,其他高校领导班子走访用人单位不少于100家,全部高校走访省内用人单位不少于35家,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确保按时有效完成。二是绘好“施工图”。省教育厅组织54所高校赴昆山市、七台河市等开展政校企对接交流暨访企拓岗专项行动,走访企业168家,签署政地、校企合作协议73份,开拓就业岗位近3000个。全省高校累计走访企业7000余家,开拓岗位11万余个。三是打造“强引擎”。牢固树立全员抓就业理念,在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参与范围至二级院系领导班子成员,带动学校全员深入参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着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岗位。截至目前,各高校二级院(系)走访企业近5000家,新开拓就业岗位6.7万余个。
以资源共享为径,做好校园招聘。坚持全省高校促就业“一盘棋”,按照学校区域、办学属性、行业特色等,积极组织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促进就业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一是组建片区高校就业联盟。根据办学区域建立牡丹江、大庆、佳木斯等片区高校就业联盟,整合校际资源,推动实现就业供需信息有效同步共享。二是建立行业就业协作体。组织全省民办高校就业协作体2023届联合招聘会,吸引全国各地300余家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1.6万余个。积极开展“直播带岗”活动,着力为高校、学生和用人单位“面对面”对接、“点对点”交流搭好平台。三是开展各类专题招聘活动。指导高校组织开展校园招聘月、寒假促就业“暖心行动”、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等活动。打造高校校园主题招聘“4个1”模式,即每天举办1次宣讲会、每周举办1场中型招聘会、每半月举办1场大型招聘会、每月举办1场“情系黑土地·就业在龙江”留省就业专场招聘会。截至目前,已组织省级主题校园招聘会100余场,开展线下校园招聘会、宣讲会5000余场,开展线上招聘会、宣讲会1万余场。
以能力提升为要,强化就业指导。坚持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和学生就业观念教育双提升、双推进。一是在提升就业创业师资队伍素质上发力。举办就业指导人员培训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指导教师专题培训、高校就业工作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系列讲座、就业信息平台及毕业去向登记专题业务网络视频培训等,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就业工作队伍业务水平。二是在提升就业课程育人水平上发力。聚焦毕业生所需所盼,举办“就业有我·助你前行”公益直播课、“助力就业扬帆·成就梦想启航”等主题课程70余期,就业指导讲座4500余场,吸引毕业生62万余人次参与。三是在提升毕业生综合竞争力上发力。举办“就业指导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和就业导师等走进校园,面向毕业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交际礼仪、简历制作、面试辅导等专题培训100余次,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以关爱学生为本,加大帮扶力度。坚持“就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重点关注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身体残疾、少数民族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做实做好“强信心”的就业指导和“暖人心”的帮扶服务。一是坚持把关心关爱放在首位。落实关心关爱“包干责任制”,要求高校和院系领导班子成员、就业指导教师、专任教师、辅导员等与困难群体毕业生进行结对帮扶,持续关注困难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就业意向和就业进展情况,切实开展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跟踪指导和服务。二是坚持把对接帮扶实施就位。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建立帮扶工作台账,开展“333”就业帮扶行动,即面向困难群体开展3次谈心谈话、推荐3个有效岗位、组织参与3次线上线下就业促进活动,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尽快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三是坚持把兜底保障落实到位。举办全省高校“宏志助航计划”师资培训班,提升“宏志助航计划”项目培训质量。组织学生参加“宏志助航计划”,线上线下培训2.5万余人。多方争取筹集资金257万元,发放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补助,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