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家校共育> 最新动态> 正文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记新昌县德育分管领导素能提升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升各校德育分管领导管理能力,4月18-21日,由新昌县教师进修学校主办、浙江省弘毅教育研究院承办的新昌县德育分管领导素能提升培训班顺利开班,全县各校54名德育分管领导参加本次培训活动。

4月18日下午,浙江省弘毅教育研究特聘专家李更生为大家带来了开班讲话,并作了《从教育德育的逻辑起点探索立德树人之有效路径》的专题讲座。李更生教师从“教育-道德-良心-德育-素质”五个层面探究教育、德育的逻辑起点,分别阐述了“立德”和“树人”两者的有效路径,并希望每位德育工作者不忘立德之初心,牢记树人之使命。

4月19日上午,学员们走进杭州市飞虹路幼儿园,何舍予园长作了《基于幼儿园课程的德育路径的探索》的园长观点报告。何园长提到:“儿童是天然哲学家,而教师是天然的哲学教育家。”并介绍了通过园本课程使德育具有生长力、开展区域特色活动建立教师常态意识、由儿童友好议事使幼儿发展思辨认知三种路径来实现成熟的德育框架。两节别开生面的活动展示课让参训的每一位教师更深刻、更直观地感受到幼儿园在德育路径探索中迈出的坚实脚步。

4月19日下午,学员走进保俶塔实验中学感受学校红色革命文化,余飞副校长作了《赓续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保实德育品牌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的讲座。余副校长为大家讲述保俶塔的故事,从最初的浙江儿童保育院到浙江省省级机关干部子弟学校,再到如今的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与共和国同龄的保俶塔实验中学不仅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重点介绍了学校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光荣的革命传统。



4月20日上午,大家走进杭州云谷学校感受校园文化及办学理念。德育副校长费瑞琦作了《基于成长目标设定的学生自驱力培育探索与实践》的微报告,讲述了一个在云谷六年的高三学生,用素养评估单去撬动世界名校的案例,展现了学校在学生自驱力培育方向做出的积极探索。同时,学校为每一位孩子搭建发展阶梯,不同阶段设立不同的目标,检验目标进而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此外,还介绍了学校设立的学院制、导师制以及成长圆桌1+1+1等模式。

4月20日下午,学员们走进拥有着同样悠久办校历史的杭州学军中学余杭学校,参观校园环境以及校史馆。德育副校长汪韻青作了《禹志青年:“勤奋、求是、文明”的新时代余中学子》报告。重点介绍了余杭中学以文化育人,厚植家国情怀,浸润“禹——鼎”文化。余杭中学以大禹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底蕴,小到每一座校园建筑、大到每一位学生的培育,都注入“禹——鼎文化”。以活动育人,通过禹智学科素养节、苕溪文化艺术节、长乐生活成长节等活动来培育学生的禹志精神和禹志素养,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禹志青年。

4月21日上午,浙江省师干训中心研究员、浙江外国语学院心理学专家叶丽红老师带来了《新时代家校有效沟通的艺术与技巧》的专题讲座。叶丽红老师从不同维度为大家解读沟通的内涵,和参训老师分享充满智慧、高情商的沟通艺术与技巧,以及家校之间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家校之间需要合作沟通,有效沟通才能合作,合作才能共育,共育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育中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作为德育工作者更应当牢记立德树人这一使命。本次培训,为德育分管领导的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为各位参训老师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带来新的思考与启发。

                                                                                                                                                                                                                                           作者 :杨乐炯

单位:新昌县教师进修学校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hss.eol.cn/xinwen/359967.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投稿专区

jijiao@eol.cn

咨询老师

北京 高老师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师 028-85977504

投稿报道 院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