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家校共育> 最新动态> 正文

家校协同育人携手共创未来——柳州市教育局家庭教育工作经验展示

近年来,柳州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以及自治区教育厅家庭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拓展家庭教育内容、创新家庭教育方法,积极推进学校家庭教育内涵式发展。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2018 年,柳州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办法》,确立了立德树人、需求导向、系统推进的三项基本原则。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体系,即“1 个中心、2支队伍、5 大载体”。

一、成立 1 个中心统筹指导2018 年 6 月,柳州市教育局成立“柳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课程开发、学术交流等,指导各学段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培训、管理和家长学校的督查评估工作。

二、打造 2 支队伍引领提升2022 年全区基础教育暨“双减”工作视频会议

柳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下设“柳州市家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组建50 人专家指导团队和150人骨干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他们围绕家教、家风建设主线,引领全市中小学校提升家庭教育研究与服务能力。

三、构建 5 大载体创立品牌

1.以家长学校为立足点树标杆2018 年,柳州市开展星级“家长学校”创建活动,159所学校获评。全市 98%以上的学校建立了家长委员会,致力引导家长在育儿中与学校协同配合,共育时代新人。

2.以课题研究为支撑点提品质柳州市教育局将家庭教育研究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课题,各级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支撑,全面提高学校家庭教育水平,探索出新形势下富有柳州特色的家校共育新模式。

3.以校本课程为着眼点显特色在专家团队的引领下,各学校结合实际,研发多彩校本课程,开展丰富的家庭教育活动:柳州市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以“家庭关系成长”为核心,设计七个不同主题的亲子戏剧盒子,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创编属于自己的光影剧、纸偶剧,既提高了亲子陪伴的质量,又增进了亲子关系;雀儿山路第二小学聚焦“亲职课程”建设,构建“家校互动”范式。自主研发家教《指南》,编撰了1至6年级的家庭教育手册,图文并茂地向家长传递科学育儿知识,该校家庭教育品牌“重返校园一起成长”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德育典型的经验;鹅山路小学西堤路校区开办《智慧父母研修班》让家长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技能得到全面成长;静兰小学设计《家庭教育日历》巧妙地把家校共育落到日常生活点滴中;第二十四中学每学期举办家长心理沙龙,把心理健康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第三中学研发“智慧父母成长计划”递进式校本课程,开展 “123+N”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讲座、沙龙、生涯体验活动,逐步在实践探索中朝着专业化、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推进。

4.以互联网+家庭教育为突破点优服务柳州市教育局充分借助自媒体传播优势,不断增强家庭教育个性化网络服务功能,在柳州教育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持续推出柳州本地专家系列指导课。2022 年春季新学期,采取网络直播访谈的方式,及时为广大家长开设《家长学堂》系列课堂,邀请法律和家庭教育专家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并针对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家长,开展专业、有效的家庭教育知识指导。这堂专属于家长的“开学第一课”受到一致好评,累计观看人次达110万,点赞次数高达 616 万。至此,柳州市家庭教育“互联网+家庭教育”服务模式正式形成。

5.以“大巡讲”为切入点树家风2016 年,柳州市成立家庭教育巡讲团,启动“家风家教大巡讲”系列活动,通过家庭教育“十、百、千”工程,在全市不断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公益指导服务。2021 年,巡讲团开启了覆盖各县区学校幼儿园的家风家教、亲子阅读等内容的巡讲之行,共举办了 300 余场大巡讲,受益家长多达15万人次。

未来,柳州市教育局将继续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提升家庭教育工作高度,聚焦家庭教育服务温度,持续深化“1 个中心、2 支队伍、5 大载体”的建设,让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走进千家万户。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hss.eol.cn/xinwen/353150.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投稿专区

jijiao@eol.cn

咨询老师

北京 高老师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师 028-85977504

投稿报道 院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