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家校共育> 最新动态> 正文

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家风

  自从女儿升入初中,每周四下午,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许女士都能收到一份惊喜,那是孩子和同学们在《劳技——美食文化与烹饪》课堂上亲手制作的一道道美食,有时是咖喱鸡块,有时是糖醋小排。“味道还挺不错的,就是有时课堂时间短、肉没炖烂。”许女士笑着说。谈起对孩子的劳动教育,许女士直言:“平时孩子在家大多数时间都在看书、写作业,几乎没有时间做家务。但是学校推出这门课后,孩子既有兴趣又有成就感,每次还把成品带回来让我分享,也愿意进厨房给我打下手了。”

  学校应在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毋庸置疑。但随着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劳动教育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支持,要家校社协同、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推进劳动教育走深走实。

  抓住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让学生手脑并用、用心体悟

  近日,教育部印发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按要求,中小学将独立开设劳动课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黄琼博士曾参与了劳动教育相关政策文件的研制工作。在她看来,虽然劳动教育已被纳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中,劳动必修课也作为独立课程设置,但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

  “一场既有趣又有效的劳动教育活动,应重视教育意义彰显,抓住关键教育环节的设计,并不是组织学生开展了劳动就等于让学生经历了有意义的教育过程。”黄琼指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抓住关键环节,灵活运用讲解说明、淬炼操作、项目实践、反思交流、榜样激励等多种方式方法,增强劳动教育效果。“只有抓好这些关键环节,劳动教育才能走出简单地让学生出力流汗,缺少手脑并用、用心体悟的困境。”

  对于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黄琼认为,首先要把握好课程形态。“劳动教育课程是很典型的活动课程,与学科类课程的设计理念不同。学科课程以学科的知识逻辑为中心,而活动课程应以学生的经验、兴趣为中心。因此,挖掘学生身边劳动的教育资源,以项目任务形式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使得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现劳动需要,并积极参与到其中用心体悟,从而获得经验和感受,逐步形成对劳动的多角度认识。”

  其次,如果想让孩子觉得劳动教育课程既有趣又有意义,就“不能只简单地告知孩子应该去干什么,而是引导孩子主动发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主动思考做好劳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和结束后加强反思交流,以劳动档案等方式帮助孩子记录劳动过程,对劳动成果进行分析总结。”黄琼认为,好的劳动教育课程能让孩子经历一个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指导纲要》中还提出,要开展平时表现评价、学段综合评价和学生劳动素养监测,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黄琼解释:“劳动教育的评价应强调不要随意打分、评等级,不是要求孩子把劳动成果做得多么精美、高水平,而是秉持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理念,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体会、感悟,鼓励、激励孩子在劳动过程中培养起自我不断进步、精益求精的精神。”

  带着孩子去发现身边的劳动机会

  中小学要推动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实施机制,形成共育合力。

  但黄琼也注意到,目前,有的家长还存在“劳动浪费学习时间”的认识误区。“这反映出劳动教育宣传引导不足,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社会积极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还不够顺畅。”

  黄琼认为,在“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最应该做的是“敢于把身边的劳动机会还给孩子,带着孩子去发现身边的劳动机会。”

  在黄琼看来,一些家长不重视劳动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有的家长还不能认识到劳动究竟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成长意义和价值。”这也是当前家校社合力难以形成的一个关键因素。“实际上,劳动中的学习是引导学生‘做中学’,也就是通过劳动来学习,劳动发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为了完成劳动任务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有效促进课本知识、课堂学习与社会链接,这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另外,让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之外适当参与劳动实践,对于改善其人际交往、发展品格、缓解学习压力等有积极意义,但不是所有家长都能认识到这一点。”

  黄琼建议,有必要充分整合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劳动教育,帮助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家风。同时,学校要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包办代替,鼓励孩子做好生活自理的同时自觉承担家务劳动,主动为家人服务,参与家庭事务管理。

  构建更加系统、完善、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通过社会力量广泛开展课外劳动实践,丰富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渠道,也是实现劳动教育既有趣又有效的关键。

  “在劳动教育起步阶段我们关注到,两年来,学校的劳动教育确实在蓬勃开展、有序推进。同时我们也发现,很多部委、社会团体、校外机构等也做了一些积极努力,但一些学校没能充分利用好这些劳动教育资源。”黄琼认为,这也是接下来让家校社能真正协同、起到育人合力的重要突破点。

  黄琼也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地方劳动教育经费投入较为有限,有的地方劳动教育实践场所不够丰富,有的地方学生外出参加劳动的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她认为,“拓展劳动实践场所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调研,盘活现有资源,与工厂、农场、社区等合作,利用校外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组建灵活多样的劳动教育协作基地。”

  “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是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实践场所。《指导纲要》明确规定:要联合社会力量,共建共享稳定的劳动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各类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场所。”北京新时代教育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EEP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起草人魏巴德表示,构建更加系统、完善、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是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家校社协同努力。

  魏巴德表示,“从社会层面来说,土地、山林、草场等学农实践基地,厂矿企业学工实践基地,城乡社区、福利院、医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公共场所等服务性劳动基地,这些都可以根据普适性原则,集社会力量积极构建系统、完善、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除此之外,黄琼还建议,各部委、群团组织、社区等也应形成合力,为学校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的机会,引导学生坚持开展服务性劳动,在为他人、为社会奉献中不断完善自己。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hss.eol.cn/xinwen/353077.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投稿专区

jijiao@eol.cn

咨询老师

北京 高老师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师 028-85977504

投稿报道 院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