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清市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以“队伍、课程、活动”为切入口,通过“双管齐下、双路齐走、双点齐发”三举措,全面密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为中小学生成长保驾护航。截至目前,该市已实现全市中小学校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全覆盖,并创成省一级心理辅导站4个,省心理示范点29个。
双管齐下,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
一是从“基础建设”入手强队伍。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师资,通过举办C证培训,大力提高专任教师持C证率,夯实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基础力量。同时承办省心理B证培训,将省心理教师上岗资格证作为班主任聘任的前置条件,发动班主任积极参加省证培训。今年以来,已举办了4期心理C证培训,参培人数有2736人;206位老师获得省心理B证,实现B证持证人数翻一番。目前,该市中小学专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持证率达98.62%。
二是从“协同互动”入手提实效。出台相关文件,建立健全部门协同、专业支持、社会参与的社会心理预测、预警、预防工作机制。深化卫教融合,完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服务和援助体系,成立市级中小学心理应急援助专家团,及时跟进青少年生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和援助。建立乐清市中小学心理辅导中心,监测全体师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效监控、防范和应对各种危机事件;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和标准化心理辅导站的建设和运行进行定期督查和考核管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心理危机干预、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开展专业指导。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大组,每年召开2次全市中小学心理专兼职教师例会、教研活动,并根据热点和需要组织系列区域层面学习研讨会,如留守儿童心理支持系统、考前辅导研讨会,危机干预、留守儿童教育学习会等;举办心理骨干教师专业研修培训,开发策划组织心理活动课、心理咨询、心理科研等模块,已累计培训教师1500余人次。与浙江师范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依托其科研和师资优势,科学设计培训课程,适时开展实践操作,进一步提升心理骨干教师的能力,已举办4期,267人次参加。
双路齐走,探索特色化心理轨迹
一是走“特色教材”之路。组织全市30余位心理骨干教师编写《乐清市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活动手册》,由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列入本市地方课程采购目录;引导学校开发各具特色的心理校本课程,如市三中的生命健康教育、育英学校和外国语学校的心理剧、建设路小学和市实验小学的家校互动与亲子教育等课程。市财政每年拨款200万元,为全市中小学配齐心理健康教材。同时开展特色课题研究,延伸教材内容,与实际结合更加紧密。比如以乐清市建设路小学等4所实验学校为中心,开展留守儿童心理支持系统实践构建的研究。
二是走“特色活动”之路。将每年的5月份定为乐清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连续十几年坚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并通过家长学校开展家校心理健康知识座谈会或亲子辅导活动。目前,已开展亲子辅导活动共计990场次,参与人数共计50余万人次。每年,各中小学定期对全校学生采用入户、电话、钉钉、微信等途径进行分层式家访,按时开展2次常态化的心理危机筛查,对有苗头性问题的学生予以及时跟进,联合评估确定心理高危对象并建立个人档案。同时招募40余位优秀心理教师设立心理热线,建立心理咨询室和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群,通过值班电话“呼叫转移”“一人半天岗”轮流值班等形式,全年为全市未成年人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和辅导。2021年,已接听400余通心理咨询电话,通话时长累计达2000余分钟;接受面对面咨询200余例,服务时长累计达200余小时。
双点齐发,构筑引领性教育模板
一是锁定教育“培育点”。一方面,创建特色培育学校。选择具备特色培育条件的学校,了解学校创建意愿,精准确定创建学校名单,邀请专家论证指导,精心制订创建方案,高效开展特色培育工作。目前,乐清市第三中学成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培育学校。另一方面,打造高级别心理辅导站。对照省一级辅导站培育标准,选择基础扎实的学校,加强硬件建设、师资配备、课程设置以及运行监管,邀请专家上门指导,切实解决培育难题。目前,该市已创成省一级心理辅导站4个,温州市一级心理辅导站10个。
二是树立教育“示范点”。以示范引领为理念,全力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样板。投入240余万元,对照省心理教育示范点要求,在学校申报的基础上,定期开展督查指导,查漏补缺,及时做好相关工作与验收资料的准备,高效创建省示范点。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全市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2020年,该市共创成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9个,同比增长50%。截至目前,共创成省示范点2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