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开学后,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师生们拿到了一张全新的课表——原放学时间之后新增了一节基础课程和一节未来课程。开学前,学校发布了课后服务自愿报名信息就有800余人报名参加,占学生数总比的80%以上,反响热烈。
区内的滨江实验小学,则与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滨江分中心联手协办课程走过了第三个年头。三年来,学校的课后服务课程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喜爱,射击、武术等更成为“明星课程”。一些特殊课程直接将教室搬入了青少年活动中心里。这些有着高新特色的丰富多彩课后服务,把帮助家长缓解接送孩子困难的民生工程和全面实现“五育并举”重要途径有机融合。
在杭州市滨江区,各学校还普遍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协同运行的家校管理共同体。“一支区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4个街道家庭教育指导中心、14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家长学校、145所社区家长学校,举办各类讲座几百期,受教育家长达十几万余人次,家长参训率达100%……在我们区,家长不仅没有缺席孩子的成长,还成为教育的重要支撑力量。” 滨江区教育局局长来江飞告诉记者,“以‘家校成长共同体’为主要特征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将家长的成长纳入与学生、教师成长的相同维度,推动双向共同成长。”
全域教育、共同成长让滨江区各学校的课堂生态发生着变化,学生课余生活也愈加绚烂丰富。这一切离不开滨江区政协聚焦“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新格局”的系列调研、协商和资政建言。
滨江区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每年都会吸引许多高知人才。滨江教育曾经提出了“三个何为”?其中一个就是“面对每年这么多的人才加盟滨江,如何教好他们的孩子,教育何为”?
“家庭教育历来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足鼎立、缺一不可。这三足中,最需要也最为迫切的是家庭教育,最不令人满意的也是家庭教育,我们每个层面的家长都存在家庭教育的误区,提升的空间很大。”来江飞说。
现下,很多家庭教育主体的父母往往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转让给其他人,“出让”给长辈、“出让”给培训机构、“出让”给学校和教师。一些家庭对孩子教育不知所措,理念不清、方法不当。母亲唱主角、父亲“缺位”的情况比比皆是。很多家长过度关注孩子学业成绩,造成其他教育“错位”,过度依赖学校教育,以至于希望读小学的孩子也能够住校的家长不在少数。
“与其让孩子参加各类补习班,不如让家长参加家庭教育补习班。这产生的效果可能远远大于孩子在补习班的效果。一个良好的家庭,才能让孩子心智健康成长。”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校长金晓东欣喜地看到在区教育局的推动之下,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已经成为全区学校的共识。
2009年5月,滨江区社区学院就率先成立了区家长学校总校,把家庭教育纳入社区教育体系。2016年4月,区家长学校总校开设了“滨江区家长学校大讲堂”,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优秀校园长、优秀班主任、滨江好家长为区内家长作讲座,宣传家庭教育先进理念,家庭教育优秀的教育方式、方法。2018年12月,滨江区“家长学校大讲堂”被浙江省教育厅认定为省成教品牌项目。各个学校还分别打造了家校“幸福共同体”、教育合伙人、“12345”家校融合新样式、“和和+家”心育新模式、特殊儿童共育圈、增强家长的三种“感觉”等多个家校合作项目品牌。通过网络面向家长开放心理咨询室;开发《暖心立交桥——滨江区心理健康教育家长72课》;成立“家长慧亲子成长公益服务中心”……一系列“滨江实践”正是滨江区创新机制落实“五育并举”的现实破题之要。
好家长是需要学习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提早学习,学习科学有效、更有温度的教育方法,才不会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走弯路正成为滨江区学生家长的共识。以全区之力推进家庭教育实现着从“课堂”到“课程”再到“课程化”的迭代升级。
7月12日上午,杭州高新区(滨江)人工智能教育中心、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和学生身心健康数据支持中心“三中心”成立仪式在滨江实验小学举行。开启了区教育局探索未来教育新业态的尝试。
为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和优势,家校社协同机制还存在哪些短板?如何补齐短板?日前,滨江区政协举办“请你来协商”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负责人以及学校、培训机构、家长、教师代表共商共议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新格局。
围绕家校社育人“各安其位”,徐光群委员建议以学生成长为本,积极推进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态升级转换,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制度。杨宇委员从“离结率”出发,建议在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增设服务咨询网点,为前来登记结婚的青年人“打一针疫苗”,引导他们成长为合格的家长。缪亮委员提议以未来社区的建设为契机,尽力补足“社”之短板。林镜委员建议以高新企业家长学校联盟为切入口,探索“以线下家长学校为主体骨干,以线上多元互联网信息服务为补充”的双线并行模式,同时加强教育资源整合,通过开展各类协同育人活动,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王世俊委员立足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趋势,建议汇编家长学校教材,汇集家长关注的100个问题,并整合志愿者资源进社区、开放场馆、加强阅读,为协同育人建立保障体系。
家长代表希望搭建家校社共育平台,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创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让“五育”的落实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拓宽广度、宽度和厚度。教师代表从自己从事的美好教育共同体项目实践出发,提出了经费支持、学生参与时间、博物馆合作资源等问题,希望得到更好的支持。
“区教育局携手连信科技,打造了学生身心健康数据池。”“闻涛社区推出了小小社区长项目,家校社联动更加紧密,活动载体更加充实。”……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大家的意见建议予以回应。
区政协建议:各安其位,理念协同是前提。首先是回归育人本质。要致力于提高学生“开创未来、融入世界、改变现实”的能力和完善学生真善美的良好品格;其次是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引导和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解构与重构各自角色定位、职责边界,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坚守协同育人的正确导向,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角和贡献者,而不是旁观者和被动接受者,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家校社在理念协同、目标一致、情感融洽的基础上,发挥不同教育因素的互补作用和多渠道影响的叠加效应,建立起多向互动、共同促进的协同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区政协还建议: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高新区(滨江)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意见》,建立政府为主导、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会为平台、专业为支撑的协同机制,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优化评价体系,完善经费保障,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不断优化资源协同。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探索建立学校家庭教育学科带头人和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工作室,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开发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开办家庭教育讲座、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等。同时建议建立成立一支由教师、家长、社区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建立起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基地,开发适合本区实际的专业培训课程,科学系统培训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进一步丰富学生社会实践资源和第二课堂资源。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这一新时代教育使命,以高质量落实‘双减’政策为契机,滨江区将深入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积极构建以内部革新为主体,外部协同互为支持的新格局,共创政府、学校、家庭、社企、专业‘五位一体’的育人生态圈,努力打造具有高新特色、滨江风采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样板,区政协将为我区在‘重要窗口’展现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靓丽图景增添成色。”区政协主席王国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