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家校共育> 最新动态> 正文

大荔县多措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大荔县多措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我参加了11期寒暑假全员培训,教育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懂得了如何更好地教育、培养学生。”7月13日,渭南市大荔县洛滨小学教师党仙丽告诉记者。

 7月9日至12日,大荔县开展“三支队伍”暑期全员集中培训工作。“三支队伍”指校园长、教师、班主任队伍。自2016年开始,大荔县便实施“三支队伍”寒暑假全员培训工作,目前已覆盖全县中小学校所有教师和管理人员。

据悉,大荔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46所,在校中小学生、幼儿9万余人,公办学校老师5870人。近年来,该县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立教之本,深入实施“三支队伍”培训和“三名+”建设工作,努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四全”培训,促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以前,校长想要学习提升,缺少学习资源和平台,难免会产生职业倦怠感。在连续参加了6年校长培训后,我不仅提升了专业素养,工作创新性、实效性也不断增强,更懂得如何带领学校朝着名校方向发展。”7月14日,荔东小学校长曾凤侠告诉记者。

以名校长和专家型校长培养为重点,大荔县促校长治校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共组织校长学习会、研讨会、观摩会50余期。

除了做好校长培训外,大荔县还建立了全员、全学科、全程、全时段“四全”培训体系。“全员”是指教师全员参与;“全学科”即覆盖所有学段所有学科,包括主干学科和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科目;“全程”是打造“需求调研、确定主题、设定目标、设计课程、实施培训、校本落实”的全流程系统培训;“全时段”是指既抓细抓实集中培训,又抓实抓好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骨干提升培训等。

“我们逐步形成了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校本研修)五级联动,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培训校园长、教师、班主任7万余人次。”大荔县教育局局长薛彦荣说。

带动引领,让优秀群体更多
7月9日上午,渭南市教育局“三名+”建设暨“三支队伍”培训现场推进会在大荔县召开,全市教育局相关科室、各县市区教育局相关人员、全市“三名+”校长和教师代表等共120余人现场观摩学习。“每一次交流学习都是寻找差距、交流经验、比学赶超的好机会。”大荔县实验初级中学副校长武卫说。

“三名+”是“三支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具体指“名校+”“名校长+”“名师+”。“今年以来,大荔县大力实施‘三名+’建设工作,按照‘1+1+X’模式,即1所城区优质校联系1所省内外名校,带动若干所农村学校,构建县域内集团化办学模式。”大荔县教研室科研组组长王英梅告诉记者。

地处郊区的大荔县东七小学,2018年只剩40多名学生,加入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后,通过师资、理念、管理的提升,学生很快增至440多人,办学面貌、教育质量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大荔县积极与县域外名校建立联系,先后和上海育才中学、成都巴德美际学校、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小学等学校建立了“名校+”联合共同体,“以强带弱”促进县域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家校合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我的孩子以前性格腼腆,是班主任发现了她在演讲方面的潜力,多次和我们沟通并进行培养。现在,孩子变得开朗自信,各方面都在成长进步。”7月14日,荔东小学五年级学生蔡炉松的家长高兴地说。

据了解,荔东小学校内开设了绘画、武术、独轮车等30多个特色班,发现学生兴趣特长后,学校主动与家长沟通,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

不仅是荔东小学,该县多所学校皆如此。大荔县洛滨小学校长李小峰告诉记者:“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实施的‘九个一百’实践活动,即读百本名著、百首经典诗词,开展百小时体育锻炼、百次劳动实践等深受学生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一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活动中获奖无数。”

“大荔县非常重视家校合育工作,经常开展家校合育培训活动。”洛滨初级中学班主任杨文娟说。一直以来,大荔县以学校、家庭为载体,以家委会为纽带,以家庭教育大讲堂为引领,创新家校合育新局,开展班主任、家长培训提升工作。今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县级家庭教育大讲堂4次,参加的班主任、家长达1300余人次;线上推送家庭教育课程10次,家长、班主任约5万人次收看。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三支队伍’培训工作为重点,打造科学高效的培训体系,推动大荔县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大荔县教育局局长薛彦荣坚定地说。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hss.eol.cn/xinwen/342017.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投稿专区

jijiao@eol.cn

咨询老师

北京 高老师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师 028-85977504

投稿报道 院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