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解决学生作业负担重、校外培训多、社会实践少的难点痛点问题。常山县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五项管理”核心要义,创新“三减三增”工作法,实现校内、校外“双减负”。
一是减作业增睡眠。出台《常山县中小学校控制作业量工作方案》,严格控制日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完成书面作业的总时间最多不超过1小时,初中学生每天作业时间控制在2小时之内,确保学生每天有10小时睡眠时间。在全县25所小学推行“周三无作业日”制度,教师做到精讲、学生做到精练,实现“堂堂清”。实施“四点钟学校”放学后托管服务,采用“30+30”模式,即课堂前30分钟进行作业辅导,后30分钟进行体艺活动,有效填补“监管空挡”,全县小学生参与率达100%,实现“作业不出校门”。推行“寒暑假作业一本通”制度,让作业量从分散走向集中、从粗放走向精炼。推行弹性上学制度,全县小学段早上延迟30分钟到校,保障16258名小学生睡得好、吃得好。
二是减补习增运动。以“试点项目”为主导,借助“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一件事”省级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打通集成12个跨部门、跨层级系统,构建省市县一体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依托“浙里办、浙政钉”两个平台,完善校外培训机构集成服务,实现家长“放心选”、学生“安心学”、机构“舒心用”、部门“省心管”。以“武术进校园”为载体,在义教段学校开设胡柚拳等特色课程,县政府专设100万元奖励资金保障。确立“武术特色学校”36所、“竞技武术训练基地”12个,全县3.1万余名中小学生获得段前位证书,各级各类武术比赛获得金牌210人次,紫港中学1位学生获评国家一级运动员,2位学生获评国家二级运动员。
三是减刷题增实践。坚决摒弃低效重复的题海战术,积极探索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实施研学计划,利用本土研学营地、基地资源,结合全县6条党史研学路线,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推行劳动教育,因地制宜制订劳动教育清单,建立“劳动周”制度,以10个省市级劳动实践基地为载体,积极拓展劳动教育新路径,形成具有常山特色、学校特点的劳动特色课程体系。依托文化礼堂,借力银龄讲学计划,组建93名优秀退休教师服务团,利用假期为学生免费开展培优扶困辅导。深化“教卫合作”机制,制度性推动近视防控关口前移,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全县学生近视率由2019年的60.49%下降到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