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家校共育> 最新动态> 正文

平安校园促和谐,师生安全助发展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安全工作概要

安全工作是学校日常和中心工作之一,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一向重视安全工作的开展。学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安全工作要求和学校工作计划,在抓落实上下工夫,在保证措施上加大力度,在硬件建设上加大投入,在提高安全工作水平上创新,以维护安全为中心,以创建安全为载体,以防范安全为重点,切实做到安全自管、隐患自查、责任自负,确保校园平安。

一、指导理念

学校本着“生命至上、精细管理”的安全管理理念,把安全工作分为四大体系:安全工作领导责任体系、安全工作教育体系、安全工作监管体系、安全工作应急救援体系,坚持做到六个到位:思想到位、组织到位、制度到位、措施到位、教育到位、演练到位,精细管理九个模块: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水电安全、网络安全、专项整治、设备设施、危化品管理、身心健康等模块,充分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完美结合。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排查治理学校安全隐患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建立较为完善的学校安全工作体系,健全安全工作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推进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管理水平和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使学校安全隐患明显减少,周边环境状况明显改善,杜绝学校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声誉的提高。

三、具体措施

(一)建立安全工作领导责任体系

为确保学校各项安全工作措施的落实,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成立以校长李辉为组长,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中层领导和各年级班主任为组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责任分管,主管校长包保部门主任,部门主任包保部门成员,层层包保,形成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安全处主抓,总务处、年级主管配合领导小组有计划的开展安全工作。努力清除各种影响学校安全和稳定的隐患,保障全体师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学习。

(二)建立安全工作教育体系

1.常规安全教育

每学期利用不同时间节点组织全校学生进行常规安全教育,包括防诈骗、防勒索、防抢劫、防拐卖、防火灾、防赌博、防毒品、防欺凌等常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不良现象的辨识能力。

2.交通安全教育

认真做好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组织观看一次交通安全教育专题片;出一期以“交通安全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开展一次“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各班主任把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作为每天晨会的必讲内容,值班领导要强化责任,学生全部离校后方可下班,切实执行学校按时清校的规定。

3.法制安全教育

坚持依法治教,依法管校。每学期学校将聘请校外法制副校长(辅导员),为全体师生作专题报告,强化全校师生法治意识,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每年12月做好法制宣传月的宣传教育工作,如出一期法制黑板报、开展法制征文活动、组织法制演讲比赛等。

4.网络安全教育

严控学生进入社会网吧行为,致力提高学生对网络有害信息的防堵能力;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适度上网,让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积极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5.食品安全教育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不健康食品轻则影响营养平衡,延缓身体发育,重则身体积累大量毒素,疾病缠身。引导学生远离垃圾食品,倡导饮食均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关注学生饮食,杜绝无规律、无节制饮食习惯。

6.身心健康教育

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利用课间操、体育课和假期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利用“相约星期二”、心理课堂和心理辅导中心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7.消防安全教育

增强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学会安全使用电器、插排等物品;定期组织全校学生进行消防安全疏散演练,定期组织全校学生、教职工开展消防安全讲座、灭火器使用方法培训等活动。

(三)建立安全工作应急救援体系

结合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特点,制定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成立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小组、救援救护小组,遇突发事故和险情,能及时妥善处置,确保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够快速响应、正确应对,避免次生和衍生灾害发生。

校园安全事关全体师生的生命和财产,事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继续坚持以学生安全为主的思想,想学生所想,急家长所急,集中主要精力、人力、物力、财力解决好重点、难点安全问题,安全教育、安全宣传、安全检查要严格督促、管理。快速应对和处理来自学生的一切偶发性、突发性安全伤害事故,以有效的工作和科学的处置,赢得问题解决的最佳时机。让我们全体教职工积极行动起来,人人重视安全,个个关心安全,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第十七中学建成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平安校园。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hss.eol.cn/xinwen/339029.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投稿专区

jijiao@eol.cn

咨询老师

北京 高老师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师 028-85977504

投稿报道 院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