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家校共育> 最新动态> 正文

北京市妇联:举办“庆‘三八’ 共话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座谈会”

3月4日,市妇联、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在北京市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联合举办“庆‘三八’,共话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座谈会”。市学校德育研究会会长关国珍,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雅君,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红伟出席座谈会。人大附中、市八十中、府学胡同小学等学校校长,市六一幼儿院、西城区宣武回民幼儿园园长等参加会议。

座谈会上,与会9名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分别结合各自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经验,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加强资源整合、注重同向着力等方面,畅谈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念、思路和具体工作载体,并纷纷表示将在今后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田树林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需要家校社共育。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刘小惠说:家校社要统一思想、协同共进,为孩子成长创造最优的环境。北京市第二中学校长薛丽霞说:要将家庭教育、家风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副校长杨文芝说:家校社要协同做好困境儿童的帮扶教育工作。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校长马丁一说:家校社协同育人,促成长效应叠加,学校是主导。北京一师附小校长张忠萍说:要建立完善家校社共育机制,提供更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北京教科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校长陈金香说: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是基础点,学校是发力点,社会是调控点。西城区宣武回民幼儿园园长孟春燕说:“立德树人”要“以仁育人”。北京市六一幼儿院院长曹雪梅说:关注家庭建设,共同营造和谐快乐成长的美好空间。

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雅君主持座谈交流。她表示,北京市妇联在“三八”妇女节之际,把女校长、女园长请回“娘家”,正是希望以这样一种方式,向首都教育战线上的女同胞表达衷心的感谢和节日的问候。市妇联和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共同组织此次座谈会,邀请首都教育领域的优秀女性代表,共同探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这一话题,旨在通过大家分享交流好经验、好方法,进一步推进家校社协同,形成教育合力。她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介绍了市妇联在家庭教育支持服务方面的四个切入点。一是以“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为切入点。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相关内容纳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在编制的“十四五”时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首次增加了家庭领域内容,重点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和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两项工作。二是以推动家庭教育立法为切入点。根据全国家庭教育立法情况,针对北京市家教立法已经列入市人大立法调研项目,认真做好调研等相关工作。三是以开展家庭状况调研为切入点。常态化开展北京市家庭状况调研,摸清家庭需求和问题,加强分类指导和精准服务。四是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为切入点。持续推进机制、理论、课程、阵地、队伍和载体等六方面建设,在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各方面汇集更大合力。

市德育研究会会长关国珍在讲话中提出,一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把握协同育人的根本方向;二要加强研究,创造务实有效的好做法和好经验,解决家校社协同育人目标、理念、行动一致的问题;三要聚焦主责,加强主阵地建设,抓住学校指导家庭教育教师队伍和家长队伍建设,发挥社区的纽带作用。

座谈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市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了解中心功能区间,以及作为“妇女之家”“儿童之家”阵地,在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中开展的各类服务活动。

座谈会后,首都医科大学段延萍教授围绕职业女性精神健康,进了一场精彩讲座,在缓解焦虑、减轻压力上给予实操性指导,让与会人员受益颇多,也感受到“节日”的温暖。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hss.eol.cn/xinwen/16598.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投稿专区

jijiao@eol.cn

咨询老师

北京 高老师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师 028-85977504

投稿报道 院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