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视频会议,全国政协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在发言中指出,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2020年疫情期间,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陶凯元认为,学业压力和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等,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学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多考一分,干掉千人”,则是升学压力的真实写照。
调研数据显示,高达81%的教育工作者认为与学业竞争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关系。64%的青少年学生认为与学业压力有关,65%的监护人认为与学校管理或学业竞争有相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缺觉也是全国中小学生的老大难问题。由于课后作业量大,很多初中生不能在晚11点前入睡,而早上最迟也要在6:30起床,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同伴互动少,户外运动少,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过度竞争,内卷化,带来的成年人的焦虑和紧张性,无疑会通过家长教师传导给青少年。此外青少年也是网络成瘾的高发群体,泛滥的网络游戏,不良信息,极易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陶凯元呼吁全社会要更加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一要深化教育改革,营造积极健康的学校教育环境,落实教育评价制度改革,鼓励中小学特色化发展,切实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人人有发展的机会,淡化学校教育环境中过度的个体竞争氛围,引导学生在群体合作中实现自身发展,学会自尊自爱和欣赏他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为学生群体性体育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引导教育学生和群,乐群,让孤独的心灵回归温暖的群体。
二要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净化网络环境,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认同,加强网络内容监管,净化网络空间,研发青少年专用网络终端,对青少年的上网时长和内容进行管控。
三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体系。整合社会心理健康服务资源,构建家校社协同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积极行为支持体系,建立青少年极端行为预警数据平台,及时发现心理困境青少年,并给予专业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