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家校共育> 两会> 正文

两会观察|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成“两会”热点,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暖心又给力。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唯分数论”指挥棒下孩子减负难、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城乡教育差距等教育领域的问题广受关注。代表委员们聚焦如何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和“公平”积极建言献策。

打破“唯分数论”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孩子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3月7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的一席话引发热议。

减负难,难在“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上,这已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的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直言,造成这种局面的成因很复杂。“现实中,唯分数、唯升学情况严重,导致中小学学生厌学、家长焦虑、学校无奈。”

这一现象并非少数。民进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委员在3月8日政协大会发言指出,调研发现,高达81%的教育工作者认为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与学业竞争有关系。缺觉已是全国中小学生老大难问题。“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多考一分,干掉千人”是写照。中国学生学业压力大、生活满意度低。外界过度竞争带来的焦虑,传递给青少年。

令人欣喜的是,“深化教育评价机制”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为教育领域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山东,“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也列入了全省教育工作重点。据《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 山东省教育厅2021年工作要点》,今年将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聚焦“五个主体”评价改革重点,抓好工作清单任务落实,加大培训宣传解读力度,遴选开展试点,适时评估督导考核。

整治校外培训机构

用好“黑白名单”制度

当前,“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等问题,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受利益驱动,种类繁多的校外教育类宣传广告层出不穷,其中夸大事实、虚假宣传、庸俗低俗等内容屡见不鲜。

“放学后午晚间和学校无缝对接,周六日早午晚流水线轮班换,寒暑假全天候全时段开班;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小班式,大班化……”全国人大代表、临沂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王学斌指出,目前基础教育的课余,几乎被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垄断”,这些培训多以找解题套路为学习的目标,将教育完全引向商业化,教学引向套路化,学习引向刷题化,评价引向应试化,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成为压在就学子女家庭的两座大山。

如何破解培训机构乱象呢?从顶层设计上,王学斌认为,急须明确的法律规范来加强对各类培训机构的监管。比如,针对教育类广告设立专门性法律、法规、细则,使内容审查和监管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组建专门的教育类广告管理机构。

据了解,“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是2021年山东教育工作要点之一。山东提出,今年将实施课堂革命,降低学习难度,严禁超纲教学,推行等级评价。推动课后服务提档升级,将课后服务从小学延伸到初中。探索高中学校以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开展艺术特长生校内辅导。用好信息公开、“黑白名单”等制度,严格规范校外培训。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唯利是图、师德失范、虚假广告等行为。推广《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加强培训机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培训机构依法办学“倒逼机制”。

孩子教育不仅是学校的工作,更需要家长、社会的支持与配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北城小学校长张淑琴看来,叫停家长批改作业是明确最基本的家校职责边界,是回归教育本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

在教育“公平”上

迈出更大步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那么,在教育公平的落实上最大的障碍、关键的难点在哪?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指出,要在解决教育短板上狠下功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高度重视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县中”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短板问题。

张志勇认为,要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应坚持民生支出只增不减,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投入力度不降低。

张淑琴建议,支持革命老区职业教育振兴发展,面向革命老区实施专项招生计划,推进高职学校、技工院校建设,实施省部共建职业教育试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从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入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直接回应了教育公平问题。报告提出,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据了解,山东将“促进教育公平协调发展”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省级财政教育投入增幅超过10%,启动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乡村教育质量提升支持计划,加大“1551”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这是自2015年治理“大班额”问题以来财政投入的最大增幅。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hss.eol.cn/lianghui/16594.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投稿专区

jijiao@eol.cn

咨询老师

北京 高老师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师 028-85977504

投稿报道 院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