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家校共育> 家校观察> 正文

别让“鸡娃”式家庭教育埋没闪光的孩子

“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帮助所有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不要让刘翔成为姚明,也不要让姚明成为爱迪生。”在5月11日举办的“科技助力,以爱赋能——家庭教育开启新征程研讨会”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朱永新指出,要善于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朱永新说,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大力智能协办、中青校媒承办。

今年全国两会,“过度制造教育竞争焦虑”“建议开发未成年人专用手机”“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等话题,备受代表委员关注。研讨会上,教育学界、业界专家共同探讨家庭教育中的相关问题,为当代家庭提供解决教育难题的新思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首师大特聘教授孙云晓分享“让家庭教育回归和创造美好生活”。

实际上,生活教育是当下家庭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首师大特聘教授孙云晓多年研究发现,生活教育和知识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他认为,家庭是生活的组织,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家校合作不应只有知识教育,还可以有很多积极的方面,比如追求立德树人,追求五育并举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分享“科技助力家庭教育的思考”。

家校合作的变化正在发生。今年以来,仅就学校里的手机管理问题,多地就出台了新规。实际上,手机只是终端载体之一,这些变化更多的是家校在应对互联网科技挑战的对策之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认为,充分的亲子陪伴、亲子沟通可以降低科技产品给儿童的负向影响。家长和学校需要注重儿童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关注孩子网络素养、休闲素养的培养,同时注重儿童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培养,共建一个儿童友好的数字社会。

中国首档科学育儿脱口秀《静观育儿》撰稿人、主讲人,中科院心理所医学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罗静讲述“解析家庭教育的WIFI密码”。

中国首档科学育儿脱口秀《静观育儿》撰稿人、主讲人,中科院心理所医学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罗静认为,科技不能看似减少焦虑,实则增加焦虑,而家长应该明白,人生不是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家长应该告诉孩子的不是要“赢在起跑线上”,而是教孩子跑得更长更远。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大力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赵昱鲲分享“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大力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赵昱鲲从自我决定理论出发,分析出中小学时期获得充足自主感、连接感、胜任感的孩子,成长过程中会拥有真正的自我、有积极生活的动力。

大力智能品牌创始人阳陆育分享“助力家长,打造‘披风少年’”。

大力智能品牌创始人阳陆育也在分享中表示,培养自信、自主、友爱的“披风少年”,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培养自信的关键,则是不断地去加强对孩子做好事时的正反馈;此外,还要与孩子平等对话,保护孩子的健全人格。

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智媒研究中心研究员梁骏讲述大学生如何参与到青少年家庭教育中。

在圆桌论坛环节,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智媒研究中心研究员梁骏提到,他大学期间曾在四川省阿坝州一所藏区学校支教,参与到当地孩子课堂教育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参与到他们的家庭教育中。在他看来,大学生可以从现在就去践行和传递“五育并举”的理念,扫除“唯分数”的误区,同时将这种观念延续到今后对孩子的教育中。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hss.eol.cn/guancha/339306.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投稿专区

jijiao@eol.cn

咨询老师

北京 高老师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师 028-85977504

投稿报道 院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