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大力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始终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摆在全市重要位置,统筹推进近视防控和教育教学改革,全力守护每一位儿童青少年的光明未来。
一、坚持“政府主导、专业支撑、预防为主”,切实强化近视防控顶层设计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压实各方责任。印发《成都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行动方案》,成立由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体育局、市文广旅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团市委八部门组成的成都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联合工作组,细化分工职责任务,着力推进任务落实。
二是坚持专业支撑,落实教卫联防。建立教育和卫健部门视力健康联防机制,共同制定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政策和措施。创新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健康副校长选聘工作,建立一支包含2744名健康副校长的专业队伍,指导全市学校近视防控工作。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持续下降,疫情发生后学校全面开展线上教学情况下,2020年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下降0.87个百分点。锦江区在全省率先聘请市场监管专业人员担任校园“食品安全副校长”,与“健康副校长”共同指导学校和家庭科学制定营养膳食食谱,通过提升胡萝卜、动物肝脏等食物摄入量,提升改善青少年眼健康水平。
三是坚持预防为主,夯实工作责任。市教育局会同市卫健委共同推进学校采光照明“双随机”抽检工作。市委社治委、团市委加强对基层眼保健常识宣传,将宣传预防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知识纳入社区志愿服务中。市市场监管局严格监管验光配镜行业,加强眼视光产品监管和计量监管。市体育局持续推动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向儿童青少年开放。
二、突出“一人一档、一减一增、综合干预”,切实加强青少年视力保护
一是突出“一人一档”,开展摸底调查。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每学年开展1次健康体检、2次视力监测和视觉健康检查,按照“一人一档”标准建立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电子档案。通过研发视觉健康管理平台、开展校内近视监测、采购视觉健康服务等方式,确保学生眼健康数据和跟踪监测工作持续开展。锦江区为个体近视防控、学校管理、防近考核提供数据支撑,对近视率变化异常的学校,实现找准症结、精准施策、及时干预并动态跟踪,并将防近成效与学校绩效考核、教师年度考核等挂钩。
二是突出“一减一增”,推进有效防控。减少学生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和强度,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强化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制定义务教育阶段作业及考试正面、负面清单,规范学校课程管理、作业管理、作息安排、考试评价、教辅管理等。增加户外、课外活动和体育活动时间,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推动4个区(县)整体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每天一节体育课”,深化“国球护眼球”活动,支持学校增加体育课时;充分发挥405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680所省市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的引领作用,推广普及各类运动项目。
三是突出“综合干预”,培育良好习惯。通过家长学校、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引导家长树立“学生视觉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指导家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养成良好用眼卫生习惯。制作中小学(幼儿园)近视防控教育视频,开展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严格控制学校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有机结合“课后延时服务”与学校体育社团活动,增加学生自主参与户外活动时间。
三、围绕“经费支持、硬件提升、试点示范”,切实保障近视防控落地落实
一是全面落实近视防控经费支持。建立市、县两级财政按1:1比例配套的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全市254.1万中小学生(含幼儿)按照每生15元/年的标准用于近视普查,实现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各区(市)县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按照责任分工落实办学条件、视觉健康服务、健康师资培训、近视监测评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费保障。
二是全面推进近视防控硬件提升。开展“健康教室”行动,教育、发改、住建、卫健部门研制成都市中小学健康教室规范建设指南,实施全市中小学校教室光环境改造工程,每年对学校课桌椅装备标准执行、高度调节、老化破损灯具的检修更换进行抽检,保证不同天气、时段,桌面、黑板等器具表面的健康光照度。已投入资金9600万元完成2.5万余间教室光环境改造,2021年将启动第二轮教室光环境改造工程,计划投入9.86亿元,开展教室采光照明和课桌椅“双达标”工作。
三是全面实施近视防控试点示范。开展近视防控试点区(市)县、特色校评选,对近视防控工作推进有力、学生近视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或近视率逐年下降的区(市)县、学校进行表扬。2019年,成都市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金牛区、青羊区、成华区被命名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2020年,锦江区学生整体近视增长率低于全国近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