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家校共育> 家校观察> 正文

学生体质缘何能“总体改善”

云南省昆明市正在上初三的学生龙龙,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是找到小区的几个同伴一起运动——跳绳、踢足球、玩游戏等,这已成了龙龙和小伙伴们每天的常态,而龙龙爸爸也欣喜地发现,迎来第一次发育的龙龙身体结实了,体力明显比以前好。

近日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尽管在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率及肥胖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但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已经从2014年第七次全国学生体质监测时的“止跌反弹”提升为“总体改善”,持续下滑30多年的学生体质状况出现拐点。

考试评价成为撬动学生体质提升的杠杆

2019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部署开展了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介绍,本次调研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93个地市1258所学校进行调研,调研学生374257人,覆盖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调研内容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4个方面24项指标,对体检样本中的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被调研的学生按城、乡和男、女分类,每周岁一个年龄组。

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向好,学生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中小学生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出现好转,体育教学质量不断优化和提升。

初中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上升最为明显。这是体育中考带来的变化。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聂真新对此深有感触:“2019年底,云南省发文将体育中考分值提升至100分后,使得原本已经升温的学生体育锻炼热情再一次被激发,校长、家长们重视起来了,学生们练起来了,教师们忙起来了,校园热闹起来了,体育培训机构火起来了。”聂真新说,“我闺女今年上初二,回到家里就锻炼,假期都在跳绳、跑步打卡。”

近年来,各地都在体育中考上做“文章”,用评价撬动学生体质。从2020年起,绝大多数省份调高了体育中考的分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家庭、学校、社会对学校体育的重视。

校园足球等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功不可没

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表明,校园足球等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对增强学生体质与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数据显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9.2%,高于非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22.3%。

在河南省校足办常务副主任、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原处长郭蔚蔚看来,校园足球促进了学校、学生全面的发展:2020年10月,在全国高中男子足球锦标赛上,代表河南出战的郑州市第九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和郑州市第二中学包揽冠亚季军,他们出色的表现被业界赞誉为校园足球的“河南现象”。近年来,河南省校园足球以育人为本,重在普及,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在5年多时间里,建设了2218所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了4个国家级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9个试点区县、5个满天星训练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遍地开花,在提高学生体质的同时,更扩大了足球人口,体教融合之路越走越宽广。

河南省教育厅总督学李金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几年来,我省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许多大中小学开设了篮球、排球、武术、游泳等特色项目,“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局面初步形成,学生体质普遍增强。体育课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社会对学校体育的认可度、参与度也明显提高。

河南省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推进校园体育改革的事例只是全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几年来,我国校园足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仅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就达到3万多所,一所学校按1000人计算,每所学校每周上一节足球课,校园足球人口超过3000万,这不仅创造了世界足球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有力助推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现在校园里不仅有校园足球,还有校园篮球、校园网球、校园武术、校园排球、校园冰雪运动等,在帮助学生享受体育乐趣的同时,也促进了体质的增强。

家校社合作才能灭掉“黄灯”

“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总体状况出现好转,但问题依然严峻,青少年的近视、肥胖,大学生体质下滑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

与2014年相比,2019年全国19至22岁大学生身体素质多项指标呈现下滑趋势,男女生握力、立定跳远、50米跑、男生引体向上及坐位体前屈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代表耐力素质的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成绩分别下降12.37秒、9.56秒。大学生身体素质亮起“黄灯”。

马军表示,与中小学每周都有固定体育课时要求和课外锻炼时间(如课间操等)安排相比,保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是更困难的事情,因为绝大部分高校学生大三后就不再修体育课程,也没有早操和定期的体育竞赛等活动。马军强调:“大学生身体素质更值得关注,尤其需要一些更具有强制性的措施来保证大学生能持续参与体育锻炼。”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刘海元认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继续下降的根本原因是运动不足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他指出,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方法,养成天天锻炼的习惯最为重要。“大学是人生集中学习的最后关口,如果这个时期体育还不达标,体育运动习惯还没养成,那么走向社会后,在工作或生活中再习得技能和养成习惯就比较困难了。”

在中国教育科学院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看来,视力不良及近视率居高不下且呈低龄化趋势,以及肥胖率持续上升等都是多年顽疾,已成为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质的瓶颈问题。他强调:“青少年体质下降是世界难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综合施策,家校社共同发力。”

体质不强,何谈栋梁?我们欣喜地看到,为了改变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党和政府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从顶层设计到配套措施,从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到具体实施落实,已经规划好了“路线图”,设计了“施工方案”,并取得了实效。

以学生视力防控为例,2018年8月,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印发3年来,各地紧紧围绕影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关键因素,多措并举。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较2018年下降3.4个百分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有所上升,但较2018年仍下降0.9个百分点,近视防控总体见效的局面初步展现。

根植于深厚的体育传统,清华大学形成了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清华的操场就是清华的课堂。”多年来,清华大学确立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体育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体育如何助力“双减”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新学期开学,家长们可以选择让孩子接受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至下午5点半放学,体育、艺术、科技活动将是学校提供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业内专家表示,此次“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体育可以说是绝对的利好,因为这让学校体育的发展真正有了时间和空间。

“双减”之下,学校体育该如何发力?

云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王宗平认为:“‘双减’之下,体育要加上去,无论是课时,还是运动强度。因为学生的时间是固定的、精力是有限的,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运动时间,但如果学科的负担减不下来,体育要加上去是很难的。”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认为,锡山高中提出培养终身运动者的目标,如果不能做到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锻炼一小时就很难完成。“我校有的学生选的是游泳,有的选的是瑜伽,他们不仅每周有4次专业课,还有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活动。学校总共给学生提供了23种运动选择。”唐江澎说。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及近日下发的《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都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自己承担起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也要把‘健康第一’真正放到教育教学、家庭和社会活动非常显著和重要的位置上来,只有这样,广大青少年的体质才能真正得到改善,中华民族的未来才有希望。”王登峰说。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hss.eol.cn/guancha/343267.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投稿专区

jijiao@eol.cn

咨询老师

北京 高老师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师 028-85977504

投稿报道 院校登录